荀子_致士譯文
-
查閱典籍:《荀子》——「荀子·致士」原文
廣泛地聽取意見、使隱居的賢士顯揚、使顯揚的賢士進(jìn)一步顯揚、使奸邪退卻、使忠良進(jìn)用的方法:宗派集團(tuán)互相勾結(jié)的吹捧,君子不聽從;殘害賢良、橫加罪名的誣陷,君子不采用;猜忌、埋沒賢才的人,君子不接近;用錢財禮物進(jìn)行賄賂的請求,君子不答應(yīng)。凡是沒有根據(jù)的流言、沒有根據(jù)的學(xué)說、沒有根據(jù)的事情、沒有根據(jù)的計謀、沒有根據(jù)的贊譽(yù),沒有根據(jù)的訴說等等不是通過正當(dāng)途徑而是從四處傳來的東西,君子對它們持慎重態(tài)度,聽到了就把它們公開地列舉出來,確定它們是恰當(dāng)?shù)倪€是不恰當(dāng)?shù)模缓髮λ鼈冏鞒鰬土P或是獎賞的決定并立即付諸實施。像這樣,那么奸詐的言論、奸詐的學(xué)說、奸詐的事情、奸詐的計謀、奸詐的贊譽(yù)、奸詐的訴說就沒有敢來試探的了,忠誠的言論、忠誠的學(xué)說、忠誠的事情、忠誠的計謀、忠誠的贊譽(yù)、忠誠的訴說就都公開表達(dá)、通行無阻、并起而進(jìn)獻(xiàn)于君主了。以上這些就是廣泛地聽取意見、使隱居的賢士顯揚、使顯揚的賢士進(jìn)一步顯揚、使奸邪退卻、使忠良進(jìn)用的方法?! 〗雍瓷盍?,魚鱉就歸聚到它那里;山上樹林茂盛了,禽獸就歸聚到它那里;刑罰政令公正不阿,老百姓就歸聚到他那里;禮制道義完善周備,有道德的君子就歸聚到他那里。所以禮制貫徹到自身,品行就美好;道義貫徹到國家,政治就清明;能夠把禮制貫徹到所有方面的,那么高貴的名聲就會顯著,天下的人就會仰慕,發(fā)布了命令就能實行,頒布了禁約就能制止,這樣,稱王天下的大業(yè)也就完成了?!对姟吩疲骸笆┒鬟@個國都中,以此安撫天下眾?!闭f的就是這種道理。江河湖泊,是龍、魚居住的地方;高山樹林,是鳥、獸棲息的地方;國家,是士、民居住的地方。江河湖泊干涸了,那么龍、魚就會離開它;高山樹林環(huán)境險惡,那么鳥、獸就會離開它;國家政治混亂,那么士、民就會離開它?! ]有土地,那么人民就不能安居;沒有人民,那么土地就不能守??;沒有正確的原則和法制,那么人民就不會來歸附;沒有君子,那么正確的原則就不能實行。所以土地和人民、正確的原則和法制這些東西,是國家的本源;君子,是正確的原則與法制的總管,不可以片刻空缺。得到了他,國家就能治理好;失去了他,國家就會混亂;得到了他,國家就會安定;失去了他,國家就危險;得到了他,國家就能保存;失去了他,國家就會滅亡。所以,有了良好的法制而發(fā)生混亂的國家,有過這種情況了;有了君子而政治混亂的,從古到今,還不曾聽說過。古書上說:“國家的安定產(chǎn)生于君子,國家的混亂來源于小人?!闭f的就是這種情況?! 〉玫搅嗣癖姡湍芨袆由咸?;快樂的心境,可以益壽延年。真誠老實,就能精明如神;浮夸欺詐,就會落魄喪魂?! ∶媾R政事、接觸民眾時,根據(jù)道義變通地來對付,寬大而廣泛地容納民眾,用恭敬的態(tài)度去引導(dǎo)他們,這是政治的第一步;然后中正和協(xié)地觀察決斷去輔助他們,這是政治的中間階段;然后進(jìn)用、黜退,懲罰、獎賞他們,這是政治的最后一步。第一年給他們實施第一步,第三年才給他們實施最后一步。如果把最后一步用作為第一步,那么政策法令就不能實行,而官民上下也會怨恨,這就是動亂會從這里產(chǎn)生的原因。《尚書》說:“即使是合宜的刑罰、合理的殺戮,也不要用來立即執(zhí)行,你只能說:‘我還沒有理順政事?!边@是說應(yīng)該先進(jìn)行教育?! 《攘亢?,是測量物品的標(biāo)準(zhǔn);禮制,是確定禮節(jié)禮儀等法度的標(biāo)準(zhǔn)。根據(jù)度量衡來確定物品的數(shù)量,根據(jù)禮制來確定人與人之間的等級關(guān)系;根據(jù)品德來依次排列級別地位,根據(jù)能力來授予官職。凡是禮節(jié)禮儀等制度要嚴(yán)格,而撫養(yǎng)人民要寬容。禮節(jié)禮儀制度嚴(yán)格,就文明;撫養(yǎng)人民寬容,就安定。上面文雅下面安定,這是立功成名的最高境界,不可能再有所增加了?! 【?,是國家中最高貴的人;父親,是家庭中最高貴的人。最高貴的人只有一個,就安定;如果有兩個,就會混亂。從古到今,還沒有兩個最高貴的人互相爭奪權(quán)力而能長久的?! 〕蔀槔蠋煹霓k法有四種,而博學(xué)并不包括在這里面。尊嚴(yán)而使人害怕,可以成為老師;年老而有威信,可以成為老師;誦讀解說經(jīng)典而在行動上不超越、不違犯它,可以成為老師;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加以闡述,可以成為老師。所以成為老師的辦法有四種,而博學(xué)并不包括在這里面。水深了就會打旋,樹葉落下就給樹根施了肥,學(xué)生顯達(dá)得利了就會想到老師?!对姟吩疲骸罢f話總會有應(yīng)答,施恩總會有報答?!闭f的就是這種道理啊?! —勝p不要過分,刑罰不要濫用。獎賞過分,那么好處就會施加到道德不良的小人;刑罰濫用,那么危害就會涉及到道德高尚的君子。如果不幸發(fā)生失誤,那就寧可過分地獎賞也不要濫用刑罰;與其傷害好人,不如讓邪惡的人得利。衡聽、顯幽、重明、退奸、進(jìn)良之術(shù):朋黨比周之譽(yù),君子不聽;殘賊加累之 譖,君子不用;隱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貨財禽犢之請,君子不許。凡流言、流 說、流事、流謀、流譽(yù)、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聞聽而明譽(yù)之,定其當(dāng) 而當(dāng),然后士其刑賞而還與之;如是則奸言、奸說、奸事、奸謀、奸譽(yù)、奸愬,莫 之試也;忠言、忠說、忠事、忠謀、忠譽(yù)、忠愬、莫不明通,方起以尚盡矣。夫是 之謂衡聽、顯幽、重明、退奸、進(jìn)良之術(shù)。
川淵深而魚鱉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刑政平而百姓歸之,禮義備而君子歸 之。故禮及身而行修,義及國而政明,能以禮挾而貴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 者之事畢矣。詩曰:“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贝酥^也。川淵者,魚龍之居也, 山林者、鳥獸之居也,國家者、士民之居也。川淵枯、則魚龍去之,山林險,則鳥 獸去之,國家失政、則士民去之。無土則人不安居,無人則土不守,無道法則人不 至,無君子則道不舉。故土之與人也,道之與法也者,國家之本作也。君子也者, 道法之摠要也,不可少頃曠也。得之則治,失之則亂;得之則安,失之則危;得之 則存,失之則亡,故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傳曰:“治生乎君子,亂生于小人?!贝酥^也。
得眾動天。美意延年。誠信如神,夸誕逐魂。
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卻賢者, 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難乎!夫耀蟬者,務(wù)在明其 火,振其樹而已;火不明,雖振其樹,無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 若蟬之歸明火也。
臨事接民,而以義變應(yīng),寬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斷 以輔之,政之隆也。然后進(jìn)退誅賞之,政之終也。故一年與之始,三年與之終。用 其終為始,則政令不行,而上下怨疾,亂所以自作也。書曰:“義刑義殺;勿庸以 即,女惟曰:未有順事?!毖韵冉桃病?/p>
程者、物之準(zhǔn)也,禮者、節(jié)之準(zhǔn)也;程以立數(shù),禮以定倫;德以敘位,能以授 官。凡節(jié)奏欲陵,而生民欲寬;節(jié)奏陵而文,生民寬而安;上文下安,功名之極也, 不可以加矣。
君者、國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亂。自古及今,未有二隆 爭重,而能長久者。
師術(shù)有四--而博習(xí)不與焉:尊嚴(yán)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 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故師術(shù)有四--而博習(xí)不與焉。 水深而回,樹落則糞本,弟子通利則思師。詩曰:“無言不讎,無德不報?!贝酥?謂也。
賞不欲僭,刑不欲濫。賞僭則利及小人,刑濫則害及君子。若不幸而過,寧僭 勿濫。與其害善,不若利淫。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8508.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得歡當(dāng)作樂,斗酒聚比鄰
-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 清談可以飽,夢想接無由
-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
-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