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_豪爽譯文
-
查閱典籍:《世說新語》——「世說新語·豪爽」原文
大將軍王敦年輕時,原來就有鄉(xiāng)巴佬這個外號,說的話也是土話。晉武帝召來當時的名流一起談論技藝的事,別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點也不關心這些事,無話可說,神態(tài)、臉色都很不好,自稱只懂得打鼓。武帝叫人拿鼓給他,他馬上從座位上振臂站起,揚起鼓槌,精神振奮地擊起鼓來,鼓音急促和諧,氣概豪邁,旁若無人。滿座的人都贊嘆他的威武豪爽。
王處仲,世人贊許以高尚來品評他。他曾經(jīng)沉迷女色,身體也因此很疲憊。身邊的人規(guī)勸他,他說:“我卻不覺得怎么樣,既然這樣,也很容易解決呀?!庇谑谴蜷_側(cè)門,把幾十個婢妾都放出去,打發(fā)上路,任憑她們愛到哪里就到哪里。當時的人很贊賞他。
大將軍王敦評論自己高尚開朗,通達直爽,學有專長,精通《左傳》。
王處仲每逢酒后,就吟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边€拿如意敲著唾壺打拍子,壺口全給敲缺了。
晉明帝想挖池塘,修亭臺,他父親元帝不答應。當時明帝還是太子,喜歡招養(yǎng)武士。有一晚半夜叫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了。這就是現(xiàn)在的太子西池。
大將軍王敦起初想領兵東下京都,要處理朝臣,安插親信,便先派參軍去報告朝廷,并且向當時的賢達暗示自己的意圖。那時車騎將軍祖巡還沒有移到壽春鎮(zhèn)守,他瞪起眼睛聲色俱厲地告訴王敦的使者說:“你去告訴阿黑,怎么敢這樣傲慢無禮!叫他收起老臉躲開!如果不馬上走,我就要率領三千兵馬用長矛戳他的腳趕他回去?!蓖醵芈犝f后,就打消了念頭。
庾稚恭早就有收復中原的志向,可是他哥哥庾亮當政時,大權(quán)不在自己手里。等到庾季堅作丞相時,害怕兵禍,和稚恭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不同意見的爭論,才決定出兵北伐。庾稚恭出動荊州、漢水一帶的全部力量,調(diào)集了所有的車船,率領軍隊駐扎到襄陽;在襄陽,召集所有下屬開會,擺開軍隊的陣勢,親自把武器發(fā)下去,說:“我這一次出征,結(jié)果如何,就看我的箭了!”于時連發(fā)三箭,三發(fā)三中。士兵們?nèi)褙炞?,大為振奮,士氣頓時增長了十倍。
桓溫平定蜀地后,在李勢原先的宮殿里設酒和下屬聚會,巴、蜀一帶的大官全都邀請來聚會。桓溫不但一向有豪放的性情、直爽的氣概,加以這一天的談話語調(diào)英氣勃勃,暢談古今成敗在人,存亡的關鍵在于人才,他儀態(tài)俊偉,滿座的人都很贊賞。散會以后,大家還在回憶、玩味他的話,這時尋陽人周馥說:“遺憾的是你們沒有見過王大將軍!”
桓溫讀《高士傳》時,讀到放陵仲子的傳記,便把書拋開,說:“誰能用這種苛刻的、不近情理的做法來對待自己!”。
桓石虔是司空桓豁的庶出長子,小名叫鎮(zhèn)惡。十七八歲了,身分地位還沒有得到承認,而奴仆們已經(jīng)稱呼他為鎮(zhèn)惡郎了。他曾住在桓溫家里。后來跟隨桓溫出征到枋頭,在一次戰(zhàn)斗中,車騎將軍桓沖陷入敵陣,他手下的人沒有誰能搶先去救他?;笢馗嬖V石虔說:“你叔父落入敵人陣里、你知道嗎?”石虜聽了,勇氣倍增,命令朱辟做副手,躍馬揚鞭沖入幾萬敵軍的重圍中,沒有誰能抵擋他,他徑直把桓沖救了回來,全軍都十分稱贊佩服。后來黃河以北的居民就拿他的名字來驅(qū)趕瘧鬼。
陳林道駐守在江北,京都諸友人一起邀他到牛渚山聚會。陳林道談玄理談得很好,大家想一同和他辯論,要駁倒他。陳林道卻拿如意支著腮,遠望雞籠山感嘆地說:“孫伯符志向、事業(yè)都沒有如愿!”于是大家坐到散時也沒機會談論。
司州刺史王胡之有一次在謝安家作客,朗誦起“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云旗”的詩句。他告訴別人說:“在這個時候,就好像四周沒有一個人。”
桓玄從西邊直下,攻入石頭城,外面的人報告說司馬梁王叛逃了。這時桓玄大局已定,在艦船上鼓樂齊鳴,并不看重他的逃亡,只是高聲朗誦道:“蕭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與之,于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音節(jié)諧捷,神氣豪上,傍若無人。舉坐嘆其雄爽。
王處仲世許高尚之目,嘗荒恣于色,體為之敝。左右諫之,處仲曰:“吾乃不覺爾。如此者,甚易耳!”乃開后合,驅(qū)諸婢妾數(shù)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時人嘆焉。
王大將軍自目:“高朗疏率,學通左氏?!?/p>
王處仲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晉明帝欲起池臺,元帝不許。帝時為太子,好養(yǎng)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曉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
王大將軍始欲下都處分樹置,先遣參軍告朝廷,諷旨時賢。祖車騎尚未鎮(zhèn)壽春,瞋目厲聲語使人曰:“卿語阿黑:何敢不遜!催攝面去,須臾不爾,我將三千兵,槊腳令上!”王聞之而止。
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時權(quán)重,未在己。及季堅作相,忌兵畏禍,與稚恭歷同異者久之,乃果行。傾荊、漢之力,窮舟車之勢,師次于襄陽。大會參佐,陳其旌甲,親授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疊,徒眾屬目,其氣十倍。
桓宣武平蜀,集參僚置酒于李勢殿,巴、蜀縉紳,莫不來萃?;讣人赜行矍樗瑲?,加爾日音調(diào)英發(fā),敘古今成敗由人,存亡系才。其狀磊落,一坐嘆賞。既散,諸人追味余言。于時尋陽周馥曰:“恨卿輩不見王大將軍?!?/p>
桓公讀高士傳,至于陵仲子,便擲去曰:“誰能作此溪刻自處!”
桓石虔,司空豁之長庶也。小字鎮(zhèn)惡。年十七八未被舉,而童隸已呼為鎮(zhèn)惡郎。嘗住宣武齋頭。從征枋頭,車騎沖沒陳,左右莫能先救。宣武謂曰:“汝叔落賊,汝知不?”石虔聞之,氣甚奮。命朱辟為副,策馬于數(shù)萬眾中,莫有抗者,徑致沖還,三軍嘆服。河朔后以其名斷瘧。
陳林道在西岸,都下諸人共要至牛渚會。陳理既佳,人欲共言折。陳以如意拄頰,望雞籠山嘆曰:“孫伯符志業(yè)不遂!”于是竟坐不得談。
王司州在謝公坐,詠“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云旗”。語人云:“當爾時,覺一坐無人?!?/p>
桓玄西下,入石頭。外白:“司馬梁王奔叛?!毙r事形已濟,在平乘上笳鼓并作,直高詠云:“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6604.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