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_哀公哀公二十七年譯文
-
查閱典籍:《左傳》——「左傳·哀公哀公二十七年」原文
二十七年春季,越王派后庸來魯國聘問,并且商談邾國土田的事,協(xié)議以駘上作為魯、邾兩國的邊界。
二月,在平陽結(jié)盟,季康子等三位都跟隨前去。季康子對結(jié)盟感到憂慮,談到子贛,說:“如果他在這里,我不會(huì)到這地步的!”孟武伯說:“對。為什么不召他來?”季康子說:“本來是要召他的。”叔孫文子說:“過些時(shí)候請仍然記著他?!?/p>
夏季,四月二十五日,季康子死。哀公去吊喪,禮節(jié)降等。
晉國的知伯領(lǐng)兵進(jìn)攻鄭國,駐扎在桐丘。鄭國的駟弘到齊國請求救援,齊軍準(zhǔn)備出發(fā)。陳成子集合為國戰(zhàn)死者的兒子,通知他們?nèi)靸?nèi)朝見國君。設(shè)置了一輛車兩匹馬,把冊書放在五個(gè)口袋里。召見顏涿聚的兒子晉,說:“隰地那一役,你的父親死在那里。由于國家多難,沒有能撫恤你?,F(xiàn)在國君命令把這個(gè)城邑給你,穿著朝服駕著車子去朝見,不要廢棄你父親的功勞。”于是就出兵救援鄭國。到達(dá)留舒,離開穀地七里,縠地人竟沒有發(fā)覺。到達(dá)濮地,天下雨軍隊(duì)不肯渡河。子思說:“大國的軍隊(duì)就在敝邑的屋檐底下,因此告急?,F(xiàn)在軍隊(duì)不走,恐怕要來不及了?!标惓勺优暌轮糁辏驹谏狡律?,馬不肯走出來的,就拉著它或者用鞭子抽打它。知伯聽說,就收兵回去,說:“我占卜過進(jìn)攻鄭國,沒有占卜和齊國作戰(zhàn)?!迸扇藢﹃惓勺诱f:“大夫陳子,您這一族是從陳國分支出來的。陳國的斷絕祭祀,是鄭國的罪過,所以寡君派我來調(diào)查陳國被滅亡的實(shí)情,還要詢問您是否為陳國憂慮。如果您對樹干的倒置認(rèn)為有利,那和我有什么關(guān)系?”陳成子發(fā)怒說:“經(jīng)常欺壓別人的人,都沒有好結(jié)果,知伯難道能夠長久嗎?”
中行文子告訴陳成子說:“有一個(gè)從晉軍中來告訴我的人說,晉軍準(zhǔn)備出動(dòng)輕車一千輛,迫擊齊軍的營門,就可以全部殲滅齊軍。”陳成子說:“寡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少數(shù)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敵人?!瘮耻娂词钩^一千輛戰(zhàn)車,豈敢避開他們呢?我將要把您的話報(bào)告寡君?!敝行形牧苏f:“我到今天才知道自己為什么逃亡在外了。君子謀劃一件事,對開始、發(fā)展、結(jié)果都要考慮到,然后向上報(bào)告?,F(xiàn)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bào)告,不也是很難了嗎?”
哀公擔(dān)憂三桓的威脅,想要利用諸侯除掉他們;三桓也擔(dān)憂哀公的狂妄,所以君臣之間嫌隙很多。哀公在陵坂游玩,在孟氏之衢碰上孟武伯,說:“請問您:我能得到善終嗎?”孟武伯回答說:“我沒法知道。”問了三次,始終辭謝不回答。哀公想要利用越國攻打魯國而除掉三桓。秋季,八月初一日,哀公到了公孫有陘氏那里,由此又避居于邾國,后來就乘機(jī)去了越國。國內(nèi)的人們拘捕了公孫有山氏。
悼公四年,晉國的知伯領(lǐng)兵包圍鄭國,還沒有到達(dá),鄭國的駟弘說:“知伯剛愎而好勝,我們及早向他表示軟弱無能,他就可以退走了?!庇谑蔷拖仁卦谀侠镆缘群驎x軍。知伯攻進(jìn)南里,又攻打桔秩之門。鄭國人俘虜了酅魁壘,用卿的地位來引誘他投降,不答應(yīng),就把他的嘴塞住而殺死了他。晉軍將要攻打城門,知伯對趙孟說:“攻進(jìn)去!”趙孟說:“主人在這里?!敝f:“你貌丑而缺乏勇氣,為什么成了太子?”趙孟回答說:“因?yàn)槲夷軌蛉淌軔u辱,也許對趙氏宗族沒有害處吧!”知伯不肯改悔,趙孟因此而憎恨知伯,知伯就想要滅亡趙襄子。知伯貪婪而剛愎自用,所以韓、魏反過來與趙氏合謀滅亡了他。
【傳】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來聘,且言邾田,封于駘上。
二月,盟于平陽,三子皆從。康子病之,言及子贛,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固將召之?!刮淖釉唬骸杆照埬睢!?
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公吊焉,降禮。
晉荀瑤帥師伐鄭,次于桐丘。鄭駟弘請救于齊。齊師將興,陳成子屬孤子三日朝。設(shè)乘車兩馬,系五色焉。召顏涿聚之子晉,曰:「隰之役,而父死焉。以國之多難,未女恤也。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車而朝,毋廢前勞。」乃救鄭。及留舒,違谷七里,谷人不知。乃濮,雨,不涉。子思曰:「大國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師不行,恐無及也?!钩勺右轮?,杖戈,立于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聞之,乃還,曰:「我卜伐鄭,不卜敵齊?!故怪^成子曰:「大夫陳子,陳之自出。陳之不祀,鄭之罪也。故寡君使瑤察陳衷焉。謂大夫其恤陳乎?若利本之顛,瑤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晉師告寅者,將為輕車千乘,以厭齊師之門,則可盡也。」成子曰:「寡君命恒曰:『無及寡,無畏眾?!浑m過千乘,敢辟之乎?將以子之命告寡君?!刮淖釉唬骸肝崮私裰酝觥>又\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請有問于子,余及死乎?」對曰:「臣無由知之。」三問,卒辭不對。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孫有陘氏,因?qū)O于邾,乃遂如越。國人施公孫有山氏。
悼之四年,晉荀瑤帥師圍鄭。未至,鄭駟弘曰:「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鼓讼缺D侠镆源?。知伯入南里,門于桔柣之門。鄭人俘酅魁壘,賂之以知政,閉其口而死。將門,知伯謂趙孟:「入之?!箤υ唬骸钢髟诖??!怪唬骸笎憾鵁o勇,何以為子?」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知怕不悛,趙襄子由是惎知伯,遂喪之。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6552.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jì)」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