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av福利片,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ⅰ

    當前位置: 古詩文網(wǎng)---> 知識---> 與妻書原文及翻譯古詩文網(wǎng)(《與妻書》瓊華吾愛原文以及翻譯)

與妻書原文及翻譯古詩文網(wǎng)(《與妻書》瓊華吾愛原文以及翻譯)

  作者:   古詩文網(wǎng)   類別:    知識     發(fā)布時間:  2025-02-20    點擊:  136 次

其實與妻書原文及翻譯古詩文網(wǎng)的問題并不復雜,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與妻書》瓊華吾愛原文以及翻譯,因此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與妻書原文及翻譯古詩文網(wǎng)的一些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的分析吧!

一、《與妻書》瓊華吾愛原文以及翻譯

最近很多人對這個《與妻書》非常的感興趣,很多人也都說了,這個《與妻書》非常的經典,非常的讓人感動,但是還是有超多的人對這個《與妻書》不是非常的理解,那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磉@個《與妻書》的原文和翻譯還有《與妻書》的讀后感,感興趣的你可以繼續(xù)往下文看,來領略那個時候的人的感情是怎么樣的。

1、《與妻書》瓊華吾愛原文

《與妻書》

清-林覺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后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shù)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蛴质悄校瑒t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2、《與妻書》瓊華吾愛翻譯

意映愛妻如見:我現(xiàn)在用這封信跟你永遠分別了!我寫這封信時,還是人世間一個人;你看這封信時,我已經成為陰間一鬼。我寫這封信,淚珠和筆墨一起灑落下來,不忍寫完而想擱筆,又擔心你不能體察我的衷情,以為我忍心拋棄你而去死,以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寫下去。

我非常愛你,也就是愛你的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從結識你以來,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結為夫婦;然而遍地血腥陰云,滿街兇狼惡犬,有幾家能稱心滿意呢?江州司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淚濕青衫,我不能學習那種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語說:仁愛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從而推及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及愛護別人的兒女。我擴充我愛你的心情,幫助天下人愛他們所愛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顧你呀。你能體諒我這種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為自己思念的人,應該也樂意犧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傷!

你還記得嗎?四五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曾經對你說:與其讓我先死,不如讓你先死。你剛聽這話就很生氣,后來經過我委婉的解釋,你雖然不說我的話是對的,但也無話可答。我的意思是說憑你的瘦弱身體,一定經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給你,我內心不忍,所以寧愿希望你先死,讓我來承擔悲痛吧。唉!誰知道我終究比你先死呢?我實在是不能忘記你??!回憶后街我們的家,進入大門,穿過走廊,經過前廳和后廳,又轉三四個彎,有一個小廳,小廳旁有一間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剛結婚三四個月,正趕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篩下月影遮掩映襯;我和你并肩攜手,低聲私語,什么事不說?什么感情不傾訴呢?到現(xiàn)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只剩下淚痕。又回憶起六七年前,我背著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時,你小聲哭著告訴我:希望今后要遠走,一定把這事告訴我,我愿隨著你遠行。我也已經答應你了。十幾天前回家,就想順便把這次遠行的事告訴你,等到跟你面對時,又開不了口,況且因你懷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傷,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當時我內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筆墨來形容的。

我確實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勢看來,天災能夠造成死亡,盜賊能夠造成死亡,國家被列強瓜分那天起能夠造成死亡,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夠造成死亡,我們這代人身處今天的中國,國內每個地方,每時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個時候使我眼睜睜看你死,或者讓你眼睜睜看我死,我能這樣做么?還是你能這樣做么?即使能夠不死,而我們夫妻離散不能相會,白白地使兩人望眼欲穿,化骨為石,試問,自古以來有幾對夫妻離散而又重新團聚?生離是比死別更為痛苦的,該怎么辦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國人民中不當死而死、不愿分離而被迫分離的,多得不能用數(shù)字來計算。像我們這樣感情濃摯的人,能忍看這種慘狀嗎?這就是我斷然干脆地為革命而死、舍你不顧的原因。我現(xiàn)在為革命死毫無遺恨,國家大事成與不成自有同志們在。依新現(xiàn)已五歲,轉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撫育他,使他像我一樣也以天下國家為念。你腹中懷著的孩子,我猜是個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樣)我的內心感到非常寬慰?;蛟S又是個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親的志向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還有兩個林覺民呢。幸運極了,幸運極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貧困;貧困不要緊,清靜些過日子罷了。

我現(xiàn)在跟你再沒有什么話說了。我在九泉之下遠遠地聽到你的哭聲,應當也用哭聲相應和。我平時不相信有鬼,現(xiàn)在卻又希望它真有。現(xiàn)在又有人說心電感應有道,我也希望這話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靈魂還能依依不舍地伴著你,你不必因為失去伴侶而悲傷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訴你,這是我的不對的地方;可是告訴你,又怕你天天為我擔憂。我為國犧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辭,可是讓你擔憂,的確不是我能忍受的。我愛你到了極點,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給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我終究不忍心只顧全自己。唉!方巾短小情義深長,沒有寫完的心里話,還有成千上萬,你可以憑此書領會沒寫完的話。我現(xiàn)在不能見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會在夢中見到我吧,寫到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親筆。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曉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請她們指教。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這是我最后的希望。

3、《與妻書》瓊華吾愛讀后感

3.1、《與妻書》瓊華吾愛讀后感(一)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是情人間最高的境界了吧。

許多人一輩子都在探尋:到底何為愛情?卻鮮有人得出最終結果。但是,在民國時期,卻有對戀人演繹了一場超越肉體,超越生死,超越靈魂的,讓天地都為之動容的完美愛情神話。

1911年4月24日,在起義的前三天,林覺民寫下了為后人所動容的《與妻書》字字血淚,讓人含淚。吾作此書,淚珠與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這是一種怎樣的不舍之情??!但是,國難當前,國賊尚存,這讓這位愛國的熱血青年不能為兒女私情而棄國家于不顧。

身懷一腔報國熱情,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多么遠大的抱負,多么理性的思考。林覺明能舍身為國的精神讓世人所感嘆。

雖然與妻子是封建的包辦婚姻,但是,二人在新婚之夜一見鐘情,并定下了死生契闊。共同生活的三年時間,留給妻子陳意映的,多為甜蜜,多為歡欣。這些回憶支撐了這個女子為期一年的生命,但最終,卻因憶夫成疾,終在,丈夫就義后的一年,也駕鶴西去。死時的她,面色雖蒼白,但是嘴角依然含著一種解脫般的笑容。也許,這對她來說是最好的結局了吧。二人雖未成連理枝,但亦可同為比翼鳥,從此海角天涯,不離不棄。

面對國家與愛人,林覺民雖有不舍,但依然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天下。面對生者與死者,其妻意映也含淚支持丈夫的選擇。

一個是滿腔抱負,學富五車的海外學成歸來的才子。一個是端莊賢慧的大家閨秀。二人看起來像是兩條不會相交的平行線,但是,越演繹出一場壯美的愛情故事。這不能說不是一場曠世之戀啊。

3.2、《與妻書》瓊華吾愛讀后感(二)

時隔幾年,再次一覽《與妻書》,突然生出了一絲惆悵和悲傷。猶記得幾年前,第一次看到此文時,只覺林覺民的偉岸、高大,覺其愿為天下人之幸福而舍己之幸福乃是大義也,心中崇敬之情頓生。讀此文是,胸中熱血沸騰、澎湃激蕩。為其大義自傲,為與之同為中國人而自豪。如今在讀是,卻頓生出些許悲傷,如同當年老師所訴當你們時隔幾年再觀之,體會、心得將大相徑庭。初聞,不以為意,只覺林覺民乃國之英雄,人之標榜。然,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接觸愛情,體會愛情,才終于明了,當年心中忽略掉的那時我們所無法感同身受的難以承受的失夫之痛。

讀此文,聞的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心中悲情忽起。如此相愛著的人兒,要用怎樣的心情寫下一封絕筆信?要抱著怎樣的心才不會讓愛著的人受傷?要怎樣才能讓她明白吾不想吾先汝而走是真心的?然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又何以眼睜睜看著對方死,雖不想吾想汝而死,但天下之人不當離而離者,不當死而死者,不可計數(shù)又怎可為自己之幸福而斷送他人之幸福。初讀是,覺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此乃當世之豪杰英雄也。然,現(xiàn)在觀之,卻多了許多的無奈,為自己不得不與妻子分離而無奈,為國家之現(xiàn)狀二奶,為天下人之不幸無奈。

從前,只是不停的謳歌林覺民的深明大義,卻忘記了在背后默默承受失去丈夫痛苦的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的明白了家庭的責任,知道了女子的不易,丈夫先自己而去,留下一雙兒女和年邁的雙老,獨得自己一人承擔,故以此文了表敬意。

3.3、《與妻書》瓊華吾愛讀后感(三)

讀了林覺民的《與妻書》,讓我再次感受到了愛情的真諦,我感覺把它評為中國第一情書當之無愧,讀完《與妻書》才讓我真正體會到什么叫沒有完美的愛情,只有經典的愛情!雖然他們的愛情如此短暫、如此悲慘,卻足以令世人為之流淚!

不會不記得那一篇寫在白手帕上作別的遺書,好男兒為國拋頭顱、灑熱血,奔赴刑場的前夜,用最濃的情意,寫下對妻子全部的愛戀。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每每讀至此處,喉頭便被噎住,忍不住眼眶就紅起來,通篇都是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的繾綣情長,在血色腥風中,開出一朵絕美的情花。

不是不愛,是太愛,愛到不能同生共死。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陳意映之前是盡知丈夫的危險,不舍得獨活的,然而,她終究還是孤獨的活下來,為了林覺民留下來的那個遺腹子,一個人,在剩下的歲月里,將短暫的歡愛,咀嚼成蒼白的回憶。她的余生,永遠被定格在1911年3月11日的一篇《與妻書》,是林覺民人世的絕筆,是陳意映苦難的開始,她的一輩子,從此就延伸于數(shù)不完的夜和載沉載浮的凌遲中,永生永世,為那個名字輾轉不眠。想來,陳意映不是沒有怨的。若能與林覺民同赴黃泉,對她而言該是件幸事,至少也是種解脫。而她不能,她只能將青春一點點放于寂寞中褪色、老去,把繾綣的一時,當作被愛的一世。寂寞越深的時候,回憶就越清晰,殘酷就是這樣冰冷的一把刀、一根刺、一張網(wǎng)、一道墻,生生將靈魂抽離,看青絲變白發(fā),紅顏成黃花。只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又怎能道得盡一個女子少年喪夫的苦痛和凄涼呢?

當然,林覺民也不是沒有痛的,有誰會知道一個二十四歲的青年的靈魂在那一晚上經歷了怎樣的掙扎?有誰會知道他在那一晚上的復雜心情?恐怕沒有人能夠真正體會的到!但是,從一篇《與妻書》中足可以看出那晚上他經歷了生不如死的痛苦,也可以看出一個青年革命者多情的一面。在沒讀《與妻書》之前,可能大多人會覺得林覺民就是一個一心為革命、根本不在乎自己妻子的勇士,當讀完了《與妻書》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并不是那樣一個人,他也是一個有親情、懂愛情的人,只是他太愛了,以至于上升到了對全中國人民的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荊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從中已經把他對全國人民的愛表達得淋漓盡致!怎能不說他是一個多情的人?

亂世中的愛情,終是不忍獨善其身,也方顯其愛之深,相思之切,然而最終卻無法兩全,國家不幸,個人之安逸又來自于何方?這是必然,但又是無奈的,生活在亂世之中,身為一名中國人,又能如何,為了革命縱使煩亂又怎樣,傾吾所有又何妨?于是,為了全國人民能夠安康,為了所有情人能夠幸福,他毅然拋家棄子,勇于挑起救國救民的重擔!當然不只是林覺民一個人,還有千千萬萬像他一樣的革命者,他們如此舍小家,顧大家,除了責任,還有信仰!信仰讓他們舍生忘死,信仰讓他們不顧一切,信仰讓他們無所畏懼,信仰讓他們勇往直前!他們相信,中國革命一定會成功!戰(zhàn)場上,血流成河,硝煙彌漫,他們穿梭在槍林彈雨中,他們無怨,亦無悔,無數(shù)的人倒在血泊中,他們倒下了,但在他們身后,又站起來了無數(shù)人,又有無數(shù)人前仆后繼。他們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人民的清醒,換來國家的富強!

就像宋慶齡所說的那樣,中國是一只沉睡的獅子,可它已經沉睡太久了,現(xiàn)在是該醒過來了,是該重頭收拾舊山河了!那種不齒于列邦,被輕于異族,任人宰割的時代終要結束!歷史一頁頁的翻過,那么多的名字,輕輕蒙上了薄塵。然而,終究會有一個名字不會被我們忘記,有那么一段血色的愛情,冷凝成黛色的淚滴,掛在長滿青苔的石頭墓碑,見證血雨腥風中,兩個人的生死契闊。只看那百年黃昏,褪色成黯淡的一頁薄箋,空庭夜冷,十丈紅塵轉瞬就落成了青苔的記憶。

陳意映讀書不多,但把手帕承載的情卻讀得淋漓盡致。如果我們能夠體悟明白,人生有一段這種哭不出來的情,掩飾在作者生前死后已經交割清楚的前提下,我想二十四歲的生命一夜就會成熟,在刑場上的林覺民內心肯定出奇的平靜,人格也無比偉岸。

《與妻書》形式上是一封家書,實際上是一篇感情真摯,說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個民主主義革命戰(zhàn)士高尚的內心世界,表達了革命者的生死觀和幸福觀,體現(xiàn)了革命者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他們相貌如玉,然而肝腸如鐵,心底光明如雪,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愿意為之而赴湯蹈火,萬死不辭,還記得黃興說的:我們就是要用我們的血去澆灌自由之花。林覺民也曾說過: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光復起義,必不遠矣。于是廣州起義,于是武昌起義,于是辛亥革命,以至于新中國的誕生,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全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他們拯救了中國,是他們拯救了整個中華民族!古人說人必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他們的死又豈是一座泰山所能衡量的!他們肩負了光復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是他們使九州大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是他們使九州大地又充滿了生機,是他們使九州大地又充滿了活力!他們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功臣!

二、《與妻書》(林覺民)古文和翻譯

《與妻書》是清朝末年林覺民在廣州起義前夕寫給妻子陳意映的一封絕筆信。在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深情和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祖國深沉的愛。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愛和國家前途、人民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把對妻子親人的愛和對國家人民的愛連為一體,闡述一個深刻的道理:沒有國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會有個人的真正幸福。

以下是《與妻書》的部分原文及其翻譯:

原文: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翻譯:意映愛妻,你看了這封信時,我已經成為陰間的鬼了!我寫這封信時,還是人世間一個人;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已經是陰間一鬼了。我寫這封信,淚水和墨水一起滴落在紙上,無法寫完信,就想要放下筆,但我又怕你不能體察我的衷心,以為我忍心拋下你而死,以為我不了解你是不希望我死的,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寫這封信。

原文: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翻譯:我非常愛你,也就是愛你這一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從結識你以來,常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結為夫婦;然而遍地血腥陰云,滿街兇狼惡犬,有幾家能稱心滿意足呢?我這—腔愛意,就是不能學古圣人的所謂超然物外啊!古語說:“仁愛的人,以愛自己的親人為最重;然而從親愛自己的親人開始,推廣到愛別人家的親人。”我充滿愛你的心情,幫助天下人愛他們所愛的人,所以我敢于在你之前死而不顧你呀。你體諒我這種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為自己思念的對象,應該也樂意犧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傷??!

這封信情感真摯,筆觸細膩,表達了林覺民對妻子深深的愛意和對國家、人民的責任感。他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對國家和人民的承諾,展現(xiàn)了一個革命者的堅定信念和高尚情操。同時,這封信也展現(xiàn)了林覺民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對家庭和親情的深深眷戀和無奈。他的犧牲精神和愛國情懷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讀者。

三、與妻書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

《與妻書》通過書信來表達對妻子的愛和對祖國的愛,文章感人肺腑,讓人熱淚盈眶。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與妻書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與妻書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比瓿趼勓远?,后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蔽嵋嗉仍S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shù)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蛴质悄校瑒t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翻譯:

意映愛妻如見:我現(xiàn)在用這封信跟你永遠分別了!我寫這封信時,還是人世間一個人;你看這封信時,我已經成為陰間一鬼。我寫這封信,淚珠和筆墨一起灑落下來,不忍寫完而想擱筆,又擔心你不能體察我的衷情,以為我忍心拋棄你而去死,以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寫下去。

我非常愛你,也就是愛你的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從結識你以來,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結為夫婦;然而遍地血腥陰云,滿街兇狼惡犬,有幾家能稱心滿意呢?江州司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淚濕青衫,我不能學習那種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語說:仁愛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從而推及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及愛護別人的兒女”。我擴充我愛你的心情,幫助天下人愛他們所愛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顧你呀。你能體諒我這種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為自己思念的人,應該也樂意犧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傷!

你還記得嗎?四五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曾經對你說:“與其讓我先死,不如讓你先死?!蹦銊偮犨@話就很生氣,后來經過我委婉的解釋,你雖然不說我的話是對的,但也無話可答。我的意思是說憑你的瘦弱身體,一定經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給你,我內心不忍,所以寧愿希望你先死,讓我來承擔悲痛吧。唉!誰知道我終究比你先死呢?我實在是不能忘記你??!回憶后街我們的家,進入大門,穿過走廊,經過前廳和后廳,又轉三四個彎,有一個小廳,小廳旁有一間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剛結婚三四個月,正趕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篩下月影遮掩映襯;我和你并肩攜手,低聲私語,什么事不說?什么感情不傾訴呢?到現(xiàn)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只剩下淚痕。又回憶起六七年前,我背著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時,你小聲哭著告訴我:“希望今后要遠走,一定把這事告訴我,我愿隨著你遠行?!蔽乙惨呀洿饝懔?。十幾天前回家,就想順便把這次遠行的事告訴你,等到跟你面對時,又開不了口,況且因你懷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傷,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當時我內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筆墨來形容的。

我確實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勢看來,天災能夠造成死亡,盜賊能夠造成死亡,國家被列強瓜分那天起能夠造成死亡,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夠造成死亡,我們這代人身處今天的中國,國內每個地方,每時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個時候使我眼睜睜看你死,或者讓你眼睜睜看我死,我能這樣做么?還是你能這樣做么?即使能夠不死,而我們夫妻離散不能相會,白白地使兩人望眼欲穿,化骨為石,試問,自古以來有幾對夫妻離散而又重新團聚?生離是比死別更為痛苦的,該怎么辦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國人民中不當死而死、不愿分離而被迫分離的,多得不能用數(shù)字來計算。像我們這樣感情濃摯的人,能忍看這種慘狀嗎?這就是我斷然干脆地為革命而死、舍你不顧的原因。我現(xiàn)在為革命死毫無遺恨,國家大事成與不成自有同志們在。依新現(xiàn)已五歲,轉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撫育他,使他像我一樣也以天下國家為念。你腹中懷著的孩子,我猜是個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樣)我的內心感到非常寬慰。或許又是個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親的志向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還有兩個林覺民呢。幸運極了,幸運極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貧困;貧困不要緊,清靜些過日子罷了。

我現(xiàn)在跟你再沒有什么話說了。我在九泉之下遠遠地聽到你的哭聲,應當也用哭聲相應和。我平時不相信有鬼,現(xiàn)在卻又希望它真有?,F(xiàn)在又有人說心電感應有道,我也希望這話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靈魂還能依依不舍地伴著你,你不必因為失去伴侶而悲傷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訴你,這是我的不對的地方;可是告訴你,又怕你天天為我擔憂。我為國犧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辭,可是讓你擔憂,的確不是我能忍受的。我愛你到了極點,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給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我終究不忍心只顧全自己。唉!方巾短小情義深長,沒有寫完的心里話,還有成千上萬,你可以憑此書領會沒寫完的話。我現(xiàn)在不能見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會在夢中見到我吧,寫到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親筆。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曉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請她們指教。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這是我最后的希望。

注釋:

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舊時夫妻間的愛稱,多用于丈夫稱呼妻子。

竟書:寫完信。

衷:內心。

至:極,最。

彀(gòu):同“夠”。

司馬青衫: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被貶為江州司馬,其長詩《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后用“司馬青衫”比喻極度悲傷。

太上:圣人。忘情:不為情感所動。

“仁者”兩句: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前“老”字作動詞用,尊敬之義,前“幼”字也作動詞用,愛護之義。

無寧:不如。

禁:忍受得住。

望日:農歷每月十五日。

疏梅篩月影:月光透過稀疏的梅樹照進房間里,像被篩子篩過一樣,變成散碎的影子。

依稀掩映:指月光梅影朦朧相映,看不清楚。

吾與并肩攜手:按文意,應為“吾與(汝)并肩攜手”。

低低切切:小聲說私話的樣子。

有身:懷孕。

寸管:毛筆的代稱。

第:但。

抑:還是。

骨化石:傳說有一男子外出未歸,其妻天天登山遠望,最后變成一塊石頭,稱之為望夫石。

破鏡能重圓:南朝陳徐德言夫妻,國亡時,破鏡各執(zhí)一半為信,后得重聚。后世即以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后又重新團圓。

依新:林覺民長子。

意洞:林覺民字。

心電感應有道:近代的一些唯心主義者認為人死后心靈尚有知覺,能和生人交相感應。

依依:依戀的樣子。

的的:的確。

體: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偶我:以我為配偶。

巾:指作者寫這封信時所用的白布方巾。

模擬:琢磨,猜測。

辛未:應是“辛亥”,此處作“辛未”。四鼓:四更天。

諸母:各位伯母、叔母。

賞析:

本文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覺民寫給妻子陳意映的一封絕筆信。在這封絕筆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深情和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祖國深沉的愛。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愛和國家前途、人民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把對妻子親人的愛和對國家人民的愛連為一體,闡述一個深刻的道理:沒有國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會有個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筆調委婉動人,讀后令人蕩氣回腸,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自“意映卿卿如晤”一開頭,整封信圍繞著一個有血有肉的“情”字傾訴心曲?!扒淝洹币缓?,落筆動情?!拔嶂翋廴辍?,“吾愛汝至”,“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作此書,淚珠與筆墨齊下”,這些飽含感情的傾訴,使讀者心魂為之搖蕩。正由于作者對妻子愛得深摯,因此在揮毫作書之際,夫妻之間那令人無限眷戀而又無法重溫的往事,一時奔涌筆底。

第一件事是“四五年前某夕”與妻子的一席對話。作者對妻子說:“與使吾先死也,吾寧汝先吾而死。”讀者乍聽起來,這話真有些不近人情,誰都希望自已至愛的人健康長壽,也難怪他的妻子“初聞言而怒”。按時間推算,這番話應是林覺民婚后赴日本留學假期返故里時所說。他在日本比在國內更加接近反清革命中心,獻身革命、為國捐軀的宏愿已經確立,只是擔心一旦犧牲了,妻子忍受不了失去愛侶的悲痛?!肮蕦幷埲晗人?,吾擔悲也!”這份“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愛,是至愛。

第二件事是婚后蜜月生活的情景:“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花月掩映,兩情依依,良辰美景人同在,詩情畫意,溫馨甜蜜。美麗的青春,無邊的幸福,無法讓他忘懷,這濃情蜜意,是至愛。

第三件事是“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边@時新婚不久,作者寫信給父親說要遠赴南洋,急得老父去廈門找他,但他卻早已回家。這次外出,顯然有特殊任務,但不便直接告訴妻子。所以意映要他“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希望遠走天涯長相隨,是至愛。

第四件事是“前十余日回家”。這次作者從日本歸來,身負革命重任,本擬將實情告訴妻子,又考慮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勝其悲,“故惟日日買酒呼醉”,試圖減輕壓抑心底的難言之苦,永訣之痛。誠如古人所嘆:“舉杯消愁愁更愁”,這醉中之苦仍是對妻子的至愛所致。

除了這四個生活片斷,作者對妻子的至愛,還表現(xiàn)在對死后的想象。一個平日不信有鬼的革命者,竟希望真有鬼,好與妻子以靈相依,以哭相和;黃泉塵世,互慰相思與寂寥。而信末因感“巾短情長”難以盡意的巨大痛苦,反以“一慟”作結,可謂以一當十,言有盡而情無限。

尤為可貴的是,作為一個矢志拯救國家民族的革命者,作者在盡情傾訴夫妻之間至愛的同時,暢敘了兒女情必須服從革命事業(yè)的至理,將一已之愛擴展到普天下人之愛,表達了犧牲個人幸福,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崇高情懷,情理渾然交融,深情大義與英雄壯懷同輝,給這封信帶來了政論的色彩和戰(zhàn)斗的品格,堪為志士增色,為弱者壯膽,義無反顧地為祖國獻身。

這封信是作者在革命的緊要關頭寫的,生與死,妻與兒,國家、民族與人民,無不牽動著他的心魄,其萬千思緒,如春潮蕩漾于心海,散文的形式正適宜他盡情地表達這豐富、復雜的感情。追憶往事,不需依時間先后為序,一件往事似信筆拈出,每一筆都流注著作者熾熱的血液,飽含著作者對革命、人生的崇高信念。這封信不是一般所謂的情理兼見,而是以情作為貫穿的主線,理貫于情,情中見理。

在這封感人至深的信中,也可見作者揮灑自如地駕馭語言的功力。寫景敘事處,精妙洗練,情景宛然在目。如對婚后生活的回憶,冬日月夜,一對愛侶臨窗低語,攜手庭中,在月光與疏梅交相掩映中互訴心懷。和平、寧靜、溫柔、幽謐的夜色,烘托著、渲染著人間醉人的幸福。這種境界,無須慷慨陳詞。作者基本上采用了四言、七言句式,參差錯落,娓娓動聽,明凈如洗的語言,極富詩的韻致。這段文字,既有一種逼真?zhèn)魃竦男蜗竺溃钟幸环N清新醉人的情趣美。夫妻之間的柔情蜜意:“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只在虛實之間,既明朗又微妙,給人以不盡的遐想。信中為了表達對妻子的至愛至情,時時出現(xiàn)疊字,如“低低”、“切切”、“真真”、“的的”、“日日”、“依依”等,把作者對妻子無限愛戀,對人生無限眷戀的濃烈感情傳達了出來。

信中在抒發(fā)革命者以天下為已任和痛斥舊中國血腥統(tǒng)治等方面,大氣磅礴,精光四射。大抵長短句式交替運用,句意或層層遞進,或回旋曲折,鏗鏘之聲如金石擲地,又于參差錯落中顯示出語句大致相仿的特點,增添了文章悲壯恢宏的氣度與政論雄辯的色彩,使感情的進發(fā)與理性的思辨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因此,作者雖于抒情處再三暢言壯志,并不給人以蕪雜、累贅的感覺;相反,它給人以親切的感染、有益的陶冶。由于作者具有比較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yǎng),能夠自如地融詩文辭賦的語言節(jié)奏于筆下,又能適當?shù)貜娜粘?谡Z中提煉出富有表現(xiàn)力的疊字,鑄煉出具有個性色彩的散文語言,完滿地體現(xiàn)出這封信的立意:為天下人謀永福。

OK,關于與妻書原文及翻譯古詩文網(wǎng)和《與妻書》瓊華吾愛原文以及翻譯的內容到此結束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zhishi/9883.html

主欄目導航

新增導航欄目

新增導航欄目

熱門知識

熱門詩文

熱門名句

朝代詩人

熱門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