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萬章章句上第六節(jié)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六節(jié)」原文
譯文 萬章問:“聽人說,到了禹的時候人生規(guī)律就衰微了,天下不傳給賢人,而傳給兒子,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不對,不是這樣的。上天想把天下給賢人,就會給賢人;上天想把天下給兒子,就會給兒子。從前,舜推薦禹給上天,經(jīng)過十七年,舜去世,服喪三年后,禹避開舜的兒子到了陽城,天下的老百姓都跟隨著他,就象堯去世后不跟從堯的兒子而跟從舜一樣。禹向上天推薦益,經(jīng)過七年,禹去世,服喪三年后,益避開禹的兒子到了箕山的北面,朝見和打官司的人不到益的那里去而到啟的那里去,他們說:‘這是我們天子的兒子?!桧灥娜硕疾桓桧炓娑桧瀱ⅲ麄冋f:‘這是我們天子的兒子?!瘓虻膬鹤拥ぶ觳毁t能,舜的兒子也不賢能。舜輔佐堯,禹輔佐舜,經(jīng)歷的歲月多,對百姓的恩惠時間也久。啟很賢明,能恭敬地繼承禹的道路,益輔佐禹,經(jīng)歷的歲月少,給予百姓的恩惠也不久。舜、禹、益之間,相去久遠(yuǎn),他們的兒子賢明或不賢明,都是天意,不是人的力量所能為的。凡事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卻自然辦到了的,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招致的卻自然來到了的,就是命運(yùn)。一個平民而能擁有天下,品德修養(yǎng)必然象舜和禹一樣,而且還要有天子的推薦,所以孔子就沒能擁有天下。繼承祖先而擁有天下的,上天所廢棄的,必然是象夏桀、商紂一樣的人,所以益、伊尹、周公也沒能擁有天下。伊尹輔佐商湯統(tǒng)一了天下,商湯去世,太丁也沒有做天子,外丙繼位兩年,仲壬在位四年,太甲破壞了商湯的典章法律,伊尹就把他流放到桐邑。過了三年,太甲悔過認(rèn)罪,自己埋怨自己,在桐邑學(xué)習(xí)仁愛和改變行為方式,三年中,他聽從伊尹對自己的訓(xùn)導(dǎo),于是又回到毫都當(dāng)天子。周公之所以沒能擁有天下,就和益在夏代、伊尹在殷朝一樣??鬃诱f:‘唐(堯)虞(舜)讓賢,夏商周三代子孫繼位相傳,其意義都是一樣的?!?/p>
注釋1.陽城:地名,在今河南登封縣北部。2.箕山:地名,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部。3.益:為舜屬下的一個大臣?!睹献印る墓稀罚骸八词挂嬲苹?,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边@里用為人名之意。4.啟:夏禹的兒子,即夏后氏之子。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王朝,系傳說中禹的兒子啟所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建都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北)。5.丹朱:人名,堯的兒子,名叫朱,封于丹,故稱丹朱。6.桐: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以西,位處當(dāng)時商朝國都的西南方。舊說桐是湯的葬地。7.毫:地名,商湯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師縣西部?!睹献印る墓隆罚骸皽淤?,與葛為鄰?!?/p>
萬章問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傳于賢而傳于子?!兄T?”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昔者舜薦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于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堯崩之后,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禹薦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幐枵卟恢幐枰娑幐鑶?,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堯,禹之相舜也,歷年多,施澤于民久。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yuǎn),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繼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湯以王于天下。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xùn)己也,復(fù)歸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猶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鬃釉唬骸朴荻U,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p>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4402.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馬上墻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rèn)
-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 黃菊散芳叢,清泉凝白雪
- 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
- 驅(qū)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 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