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_靈樞九宮八風譯文
-
查閱典籍:《黃帝內(nèi)經(j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九宮八風」原文
太一常在冬至這一天,入居正北方葉蟄宮四十六天;期滿后的次日,移居東北方天留宮四十六天;期滿后的次日,移居正東方倉門宮四十六天;期滿后的次日,移居東南方陰洛宮四十五天;期滿后的次日,移居正南方上天宮四十六天;期滿后的次日,移居西南方玄委宮四十六天;期滿后的次日,移居正西方倉果宮四十六天;期滿后的次日,移居西北方新洛宮四十五天;期滿后的次日,重新入居葉蟄宮,這就是又一個冬至日。
太一每天都在移動,從冬至這天入居葉蟄宮起,頻繁改換其所在,每天遷移一個地方,到第九天,重又返回到屬于一數(shù)的坎位,經(jīng)常這樣輪轉(zhuǎn)不已,終而復始。
太一交節(jié)過宮的日子,必有風雨與之相應。如在過宮的這天有風雨出現(xiàn),就吉利,就會年景好,百姓安樂,少有疾病發(fā)生;風雨如在這一天之前出現(xiàn),本年內(nèi)就會多雨;如在這一天之后才出現(xiàn)風雨,本年內(nèi)就會多旱。太一入居葉蟄宮的冬至這天,天氣如有異常變化,占卜以測吉兇,應在君;太一移居倉門宮的春分這天,天氣如有異常變化,占卜以測吉兇,應在相;太一在中宮之日,天氣如有異常變化,占卜以測吉兇,應在吏;太一移居倉果宮的秋分這天,天氣如有異常變化,占卜以測吉兇,應在將;太一移居上天宮的夏至這天,天氣如有異常變化,占卜以測吉兇,應在百姓。所謂天氣有異常變化,是指在太一入居這五宮的日子,有暴風摧折樹木,揚起沙石。要分別依據(jù)太一居在之宮所主的方位,看風從什么方向來,以占驗其合乎時令還是不合乎時令。風如果從太一所居的方向來,就是合乎時令,叫做實風,主生,長養(yǎng)萬物;風如果從與太一所居相反的方向來,就是不合時令,叫做虛風,能傷人,主殺害。應謹慎地候察虛風而避開它的侵襲。所以圣人說:避開虛邪之風的來路,要象避開飛來的矢石那樣,虛風邪氣就不能傷害人體了。圣人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所以太一移立于中宮,使八方不正之風來朝,以占驗吉兇。風從南方而來,名為大弱風,它對人的傷害,內(nèi)可侵入心臟,外則留于血脈,其氣主熱;風從西南方來,名為謀風,它對人的傷害,內(nèi)可侵入脾臟,外則留于肌肉,其氣主弱??;風從西方來,名為剛風,它對人的傷害,內(nèi)可侵入肺臟,外則留于皮膚,其氣主燥??;風從西北方來,名為折風,它對人的傷害,內(nèi)可侵入小腸,外則留滯于手太陽脈,如脈絕,邪氣就會流溢蔓延,脈閉,就會結聚不通,容易使人暴亡;風從北方來,名為大剛風,它對人的傷害,內(nèi)可侵入腎臟,外則留滯于骨骼以及肩部、脊背兩側(cè)的肌腱,其氣主寒??;風從東北方來,名為兇風,它對人的傷害,內(nèi)可侵入大腸,外則留滯于兩脅、兩腋骨下及肢體關節(jié);風從東方來,名為嬰兒風,它對人的傷害;內(nèi)可侵入肝臟,外則留滯于筋的糾結處,其氣主濕??;風從東南方來,名為弱風,它對人的傷害,內(nèi)可侵入于胃,外則留止于肌肉,其氣主身體沉重,怠惰乏力。以上八種風,都是從不當令的虛向而來,所以能使人得病。如是再遇上歲氣不足、月缺無光、氣候失和這三虛率相逼迫,就會形成暴病而突然死亡。如是兩實一虛,就形成為身體羸弱寒熱相兼之癥。如在雨濕之地,感受了濕氣,就會形成為痿癥。所以圣人說,躲避風邪,就象躲避矢石一樣。如果人遇三虛而又被邪風偏襲于身體一側(cè),就會突然仆倒而偏癱。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數(shù)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復返于一。常如是無已,終而復始。
太一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則多雨,后之則多汗。太一在冬至之日有變,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變,占在相;太一在中宮之日有變,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變,占在將;太一在夏至之日有變,占在百姓。所謂有變者,太一居五宮之日,病風折樹木,揚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貴賤。因視風所從來而占之。風從其所居之鄉(xiāng)來為實風,主生,長養(yǎng)萬物。從其沖后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謹候虛風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
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宮,乃朝八風,以占吉兇也。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nèi)舍于心,外在于脈,氣主熱。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其傷人也,內(nèi)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氣主為弱。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內(nèi)舍于肺,外在于皮膚,其氣主為燥。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內(nèi)舍于小腸,外在于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內(nèi)舍于腎,外在于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也。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兇風,其傷人也,內(nèi)舍于大腸,外在于兩脅腋骨下及肢節(jié)。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兀風,其傷人也,內(nèi)舍于肝,外在于筋紐,其氣主為身濕。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其傷人也,內(nèi)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體重。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xiāng)來,乃能病人。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卒死。兩實一虛,病則為淋露寒熱。犯其兩濕之地,則為痿。故圣人避風,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虛而偏中于邪風,則為擊骨偏枯矣。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3724.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
- 越梅半拆輕寒里,冰清淡薄籠藍水
-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 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 雨后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
-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