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av福利片,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ⅰ

舊唐書_本紀卷十四部分譯文

查閱典籍:《舊唐書》——「舊唐書·本紀卷十四」原文

  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名李誦,是德宗皇帝李適的長子。母親是昭德皇后王氏。他于肅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出生在長安皇宮東邊的宮中。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六月,被封為宣王。德宗建中元年(780)正月初一,被立為皇太子。

  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逝世。二十六日,順宗在太極殿登皇帝位。他從貞元二十年(804)九月中風癱瘓以來,不能講話,在德宗病重期間,各皇子親戚都侍候德宗看病吃藥,惟獨順宗躺在病床上不能去侍候。德宗皇帝在彌留之際,希望見見皇太子,滿面淚痕地哭泣了很長時間。德宗皇帝逝世的噩耗公布以后,人們的情緒震動驚懼。順宗勉強支撐著病體穿上孝服,在九仙門召見全體朝臣。在他登上帝位以后,人們知道國家又有了君主,國內(nèi)國外才安定下來。三十日,朝臣們聯(lián)名呈遞奏章請求他親自處理朝廷政務。

  二月初一是辛丑。初四日,任命河陽三城行軍司馬元韶為懷州刺史、河陽懷州節(jié)度使。初六日,免去翰林院用法術(shù)看病的醫(yī)生、看面相的算命先生、觀測星相預測吉兇的人、從事占卜的人、雜務人員等四十二人的職務。初九日,任命易定的張茂昭兼同平章事,因為他主動進京拜謁順宗,所以順宗寵信他。當天夜晚,東方的太白星沖犯西方七宿正中的昴星星座。十一日,任命吏部郎中韋執(zhí)誼為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一日,把京兆尹李實貶為通州長史,李實不久就去世了。十二日,淄青的李師古帶領(lǐng)人馬侵犯滑州的東部邊鎮(zhèn),是因為知道朝廷正在為德宗辦理喪事。十四日,釋放軟禁在宮庭拘留所的嚴懷志、呂溫等十六名囚犯。他們因參加平?jīng)隹h的盟會而滯留在吐蕃,過了很長時間才回國,因為熟悉吐蕃的情況,朝廷不愿讓他們到外邊去,所以把他們軟禁在宮庭拘留所,直到這時才釋放他們。日本國的國王和妻子要回日本去,賞賜給財物讓他們回去了。二十二日,任命太子侍書、翰林待詔王亻丕為左散騎常侍,充當翰林學士。任命前司功參軍、翰林待詔王叔文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學士。任命鴻臚寺卿王權(quán)為京兆尹。二十四日,順宗親臨丹鳳樓,對全國宣布大赦囚犯的詔令。全國十五道,除按朝廷正式法令交納租稅之外,各種專賣稅收都要完全禁止;除了按規(guī)定供給朝廷外,不準增加額外的進獻。年齡九十歲以上的百姓,賞賜兩石稻米,兩匹絹帛,授予上佐、縣君頭銜,還命令本地長官到他們家里看望問候;年齡一百歲以上的百姓,賞賜五石稻米,兩匹絹帛,一屯絲綿,羊肉和酒,授予末等的州刺史、郡君頭銜。二十八日,命令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jié)、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雞林州刺史、上柱國、新羅國王金重熙兼任寧海軍使,給金重熙的母親和氏授予太妃頭銜,給他的妻子樸氏授予王妃頭銜。

  三月初一,遣散宮庭侍女三百人到安國寺,還遣散后宮和教坊的音樂歌舞女藝人六百人到九仙門,招呼她們的親屬領(lǐng)回家去。初九日,命令韋皋兼任檢校太尉,李師古、劉濟兼任檢校司空,張茂昭任司徒。十七日,檢校司空、同平章事杜佑任度支鹽鐵使。十九日,徐州節(jié)度賜予武寧軍稱號。蔡州的吳少誠兼任同平章事。任命翰林學士王叔文為度支鹽鐵轉(zhuǎn)運使的副使,杜佑雖然兼有度支鹽鐵使的頭銜,實際上由王叔文一人統(tǒng)管。宰相賈耽兼任檢校司空,鄭瑜任吏部尚書,高郢任刑部尚書,韋執(zhí)誼任中書侍郎,鎮(zhèn)冀的王士真、淮南的王鍔、魏博的田季安都任檢校司空。二十四日,順宗頒發(fā)詔書立廣陵郡王李淳為皇太子,改名叫純。

  四月初三日,順宗頒布詔令把第十弟李諤封為欽王,第十一弟李讠咸封為珍王。把兒子建康郡王李渙封為郯王,改名叫經(jīng);洋川郡王李沔封為均王,改名叫緯;臨淮郡王李洵封為溆王,改名叫縱;弘農(nóng)王李浼封為莒王,改名叫紓;漢東郡王李泳封為密王,改名叫綢;晉陵郡王李氵是封為郇王,改名叫纟總;高平郡王李溆封為邵王,改名叫約;云安郡王李滋封為宋王,改名叫結(jié);宣城郡王李淮封為集王,改名叫緗;德陽郡王李氵胥封為冀王,改名叫纟求;河東郡王李氵邑封為和王,改名叫綺。把第十七子李絢封為衡王,第十九子李纟熏封為會王,第二十子李綰封為福王,第二十一子李..封為撫王,第二十三子李緄封為岳王,第二十四子李紳封為袁王,第二十五子李綸封為桂王,第二十七子李纟單封為冀王。把彌臣國的王子道勿禮封為彌臣國王。讓西平郡王李晟的兒子左羽林大將軍李愿繼承他父親的岐公爵號,收納三千戶租稅。初九日,頒發(fā)詔書冊立太子的禮儀結(jié)束,赦免京城的在押囚犯,死刑減為流放,流放以下的徒刑各減去一級刑罰。命令給事中陸質(zhì)、中書舍人崔樞一起擔任太子侍讀。十一日,把皇太子李純的兒子李寧、李寬、李宥、李察、李寰、李寮等六人封為郡王,共同收納三千戶租稅。十四日,追認已故的入吐蕃使、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張薦為禮部尚書。二十七日,罷免萬安監(jiān)牧的官職。二十九日,任命杭州刺史韓皋為尚書右丞。

  五月初一,任命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范希朝為右神策統(tǒng)軍,擔任左右神策、京西各城鎮(zhèn)行營兵馬節(jié)度使。初九日,任命邕管經(jīng)略使韋丹為河南少尹,任命萬年縣令房啟為容管經(jīng)略招討使。十五日,任命郴州司馬鄭余慶為尚書左丞。十六日,任命檢校司空、忽汗州都督、渤海國王大嵩瞞為檢校司徒。原任承徽官職的王氏、趙氏批準為昭儀,崔氏、楊氏批準為充儀,王氏批準為昭媛,王氏批準為昭容,牛氏批準為修儀,張氏批準為美人。命令右丞韓皋任番號為鄂岳沔蘄都團練觀察使。十九日,把襄州升格為大都督府。臨漢縣衙于是搬遷到鄧城。二十三日,任命鹽鐵轉(zhuǎn)運使副使王叔文為戶部侍郎。

  六月十九日,順宗頒布詔書將貞元二十一年也就是本年十月以前百姓所欠的各種利錢、租稅、財物,共計五十二萬六千八百四十一貫、石、匹、束,全部予以免去。

  七月初一,吐蕃的使者論悉諾進京朝拜進貢。初九日,鄆州的李師古被任命為檢校侍中。追認已故的忠州別駕陸贄為兵部尚書,授予謚號為宣;追認已故道州刺史陽城為左散騎常侍。十一日,任命戶部侍郎潘孟陽為度支鹽鐵轉(zhuǎn)運副使。十九日,函谷關(guān)以東的農(nóng)田出現(xiàn)蝗蟲災害。二十六日,橫海軍節(jié)度使、滄州刺史程懷信去世,朝廷把他的兒子橫海軍節(jié)度副使程執(zhí)恭提升為滄州刺史、橫海軍節(jié)度使。二十七日,度支使杜佑稟奏“:京城糧倉現(xiàn)有稻米八十萬石,已經(jīng)儲存十五年,東渭橋糧倉的稻米四十五萬石,調(diào)撥給各個部隊,將士們都不高興。今年又獲豐收,請暫且停止北河的軍糧的調(diào)撥運輸,讓河流兩岸的州府出錢購買百姓的糧食兩百萬石作為軍糧,以便補救糧賤傷農(nóng)的損失?!庇谑墙唤o朝臣們討論,朝臣們的意見不一致就擱下來了。二十八日,順宗頒下的詔書寫道:“我繼承九代先皇的偉業(yè),肩負治理天下的重任。但是因為我德行不高,對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還研究得不透,所以虔誠恭敬小心謹慎,害怕完成不了歷史使命。擔心對上丟失了列祖列宗的訓誡,對下給臣民造成了憂患,從早到晚恭敬勤勉,如同站立在萬丈深淵旁邊一樣謹慎小心。但是長時間的疾病還沒有康復,到了最近一個時期,愉悅心神調(diào)養(yǎng)身體,也往往沒有時間顧及??偸强紤]著國家這么龐大,政務這么繁多,不能親自處理,擔心造成拖延失誤。加上自從我的陵墓竣工那天起,滂沱大雨一連下了十多天不見停止,我用這異常的征兆克制自己的欲望,來報答上天的警告。全部軍政國事,應當讓皇太子管理。”當時順宗長時間生病,不能再請朝廷大臣們一起研究處理國家政務。不論是大事小事,都由李忠言、王亻丕、王叔文決斷。人們議論紛紛,認為不能這樣。各個藩鎮(zhèn)的地方長官多次向皇太子上書,批評李忠言、王亻丕、王叔文擾亂朝政,所以才頒發(fā)了這道詔書。任命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郎,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袁滋為中書侍郎,兩人一起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將鄭王旬瑜降職為吏部尚書,高郢降職為刑部尚書,兩人一樣不再參與研究朝政大事。皇太子李純到朝堂召見百官。二十九日,皇太子在麟德殿的西亭召見奏事的官員。

  八月初一是丁丑。初四日,朝廷以順宗的名義頒發(fā)詔書“:皇天佑助我功業(yè)顯赫的先祖,秉承天命得到了華夏大地,九代先帝積下福德,全國上下喜樂安寧?;饰粋鞯轿业氖掷铮靡岳^承偉大的基業(yè),嚴肅恭謹?shù)貓允芈氊煟瑳]有空閑悠游安逸。但上天沒能降臨對我的佑助,疾病沒有好轉(zhuǎn),我還怎么能夠供奉祖宗的靈位,舉行祭祀天地的禮儀?無法做到訪問朝廷大臣,無法做到德行高如上天,在內(nèi)心我感到慚愧,對天意我感到懼怕。從早到晚恭敬惶恐,深深思考一個長久的方略。每天的政務千頭萬緒,不能長時間地耽擱;上天的職能由人代理,不能長時間地違背天意?;侍永罴冇⒚髦腔?、彬彬有禮,寬厚溫和仁愛善良,他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好的品德,對后輩慈愛對長輩尊敬的真誠,感動神明,充滿天地。因此效法先皇極為公正的法則,遵循帝位父子傳承的制度,我把政權(quán)交給皇太子,以便安撫天下臣民。他一定會發(fā)揚祖宗的光輝功德,擔當起天高地闊般的神圣使命,遵循祖宗既定的法規(guī),使得天下永遠安寧。應當讓皇太子登上帝位,我本人稱為太上皇帝,安排在興慶宮居住,我的詔書稱為誥命?!背跷迦眨匣实郯l(fā)出誥命:“皇帝把天下傳給皇太子,這是先輩帝王的制度。尊崇這一重要的法律典章,是極為公正的事情,繼承發(fā)揚列祖列宗的光輝,以此體現(xiàn)禮樂教化的功德。我主持祭祀宗廟,當天下的君主,而得下的疾病沒有好轉(zhuǎn),繁雜的政務多有延誤。于是命令我的長子,接替我主持朝政,選定吉日良辰,隆重舉行禪讓的禮儀,應當定于本月初九在宣政殿冊立皇帝。國家有了這一重大舉措,就希望出現(xiàn)一個新的氣象,應當趁著新皇帝登位的喜慶日子,對凡是可以寬恕的人們廣施恩德。應當把貞元二十一年改為永貞元年。從貞元二十一年八月初五算起,這之前的全國死刑囚犯減刑為流放,流放以下的囚犯依次減刑一等?!闭a命立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為太上皇德妃。初六日,將右散騎常侍王亻丕降職為開州司馬,將前戶部侍郎、度支鹽鐵轉(zhuǎn)運使王叔文降職為渝州司戶。

  元和元年(806)正月初一,憲宗皇帝李純率領(lǐng)全體朝臣為太上皇帝進奉尊號為“應乾圣壽”。十九日,太上皇帝在興慶宮的咸寧殿逝世,享年四十六歲。六月二十三日,憲宗率領(lǐng)全體朝臣給已故的太上皇帝進奉謚號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進奉給他宗廟的稱號為“順宗”。七月初一,安葬在豐陵。

  憲宗本紀(上)

  憲宗圣神章武孝皇帝名李純,是順宗皇帝的長子,母親是莊憲太后王氏。他于代宗大歷十三年(778)二月出生在長安皇宮東邊的宮中。六七歲的時候,他祖父德宗皇帝把他抱在膝頭上,問他:“你是誰的兒子,坐在我的懷里?”他回答說“:我是第三個天子?!钡伦趯λ穆敾鄹械襟@異而喜愛他。德宗貞元四年(788)六月,他被封為廣陵王。順宗皇帝登上帝位的那年(805)四月,他被冊立為皇太子。同年七月二十八日,代理順宗主持朝廷軍政事務。

  同年八月初一,順宗頒發(fā)詔令把帝位交給了他。初九日,他在宣政殿正式登皇帝位。在這之前,滂沱大雨連續(xù)下了一個多月,憲宗登位那天雨住天晴,人們心里歡欣喜悅。初十日,升平公主進獻美女十五人,憲宗說:“太上皇不接受進獻,我哪敢違背他老人家的意愿!還是退回郭府去吧?!笔蝗?,開始親臨紫宸殿召見百官處理政務。十三日,任命道州刺史路恕為邕管經(jīng)略使。十四日,荊南進獻兩只珍奇的烏龜,憲宗發(fā)出詔書說“:我這孤陋寡聞的人,繼承大業(yè),老是考慮著治理根本,珍視的只是賢能的人才。至于神異的禾稻芝草,珍奇的飛禽走獸,大抵是對王道教化的虛假粉飾。所以東漢光武皇帝在詔書中明文禁止,《春秋》這本書里沒有關(guān)于吉祥符瑞的記載,我的德行實在不高,但還是希望趕上先輩圣賢。從今以后,凡是發(fā)現(xiàn)吉祥符瑞,只讓按照規(guī)定向有關(guān)主管官吏報告說明,不準告訴朝廷;有關(guān)奇異的飛禽走獸,也應當停止進獻?!笔呷眨瑒δ衔鞔ü?jié)度使、檢校太尉、中書令、南康郡王韋皋逝世。十八日,任命常州刺史穆贊為宣、歙、池三州觀察使,任命前宣、歙二州觀察使崔衍為工部尚書。二十三日,任命中書侍郎、平章事袁滋為劍南東西兩川、山南西道安撫大使,是因為這時韋皋去世,而劉辟憑借蜀州伸手向朝廷強要軍權(quán)的緣故。二十五日,太上皇帝發(fā)出誥命冊立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二十七日,給朝請大夫、署理尚書左丞、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鄭余慶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三十日,任命饒州刺史李吉甫為考功郎中,夔州刺史唐次為吏部郎中,一同參與朝廷詔書誥命的研究起草工作。

  九月初一是丁卯。初三日,廢除給教坊的音樂歌舞藝人授予編制內(nèi)的官職的制度。初五日,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元韶去世。初七日,任命陳州刺史孟元陽為懷州刺史和河陽三城、孟州、懷州節(jié)度使。初十日,詔令指出申州、光州、蔡州和陳州、許州所在的兩個道接連遭受旱災,應當散發(fā)糧食給予救濟,申州、光州、蔡州散發(fā)救濟糧食十萬石,陳州、許州散發(fā)救濟糧食五萬石。十一日,前戶部侍郎蔡弁去世。襄州的于由頁進獻獵鷹,憲宗詔令退了回去。十三日,京西神策行營節(jié)度行軍司馬韓泰貶謫為撫州刺史,司封郎中韓曄被貶謫為池州刺史,禮部員外郎柳宗元貶謫為邵州刺史,屯田員外郎劉禹錫貶謫為連州刺史,都是由于和王叔文交往密切而獲罪受到處分。十五日,給事中陸質(zhì)去世。

  十月初一是丙申。初二日,召集百官在肅章門外公布曾太皇太后也就是代宗的皇后沈氏逝世的噩耗。檢校司空兼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國公賈耽去世。初三日,任命宰臣劍南安撫使袁滋為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都府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等使,任命西川行軍司馬劉辟為給事中。舒王李誼逝世。初五日,南詔的使者趙迦寬進京為曾太皇太后吊喪。浙東觀察使賈全去世。初六日,吐蕃的使者論乞縷進獻金銀衣服作為吊祭曾太皇太后的禮物。太常寺為已故曾太皇太后沈氏進奉謚號為睿真皇后。十一日,任命華州刺史楊於陵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十二日,把桂州的純化縣改名為慕化縣,蒙州的純義縣改名為正義縣。十四日,將德宗皇帝安葬在崇陵。十九日,任命刑部尚書高郢為華州刺史、潼關(guān)防御使、鎮(zhèn)國軍使,任命御史中丞李庸阝為京兆尹。把京兆尹王權(quán)降職為雅王傅。由于長時間下雨,京城食鹽價格飛漲,朝廷拿出庫存的食鹽兩萬石,低價賣給百姓。十一月初四日,將睿真皇后的靈位、德宗皇帝的靈位設置在太廟舉行與祖宗合祭的儀式。初七日,把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執(zhí)誼貶謫為崖州司馬,他是由于跟王叔文交往密切而獲罪受到處分。潤州、池州、揚州、楚州、湖州、杭州、睦州、江州等地發(fā)生旱災。把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袁滋貶謫為吉州刺史,是因為他率領(lǐng)軍隊安撫三川卻遲疑猶豫不愿前進的緣故。任命左驍衛(wèi)將軍李演為夏州刺史和夏、綏、銀等州節(jié)度使,任命右庶子武元衡為御史中丞。十四日,再次把撫州刺史韓泰貶謫為虔州司馬,河中少尹陳諫貶謫為臺州司馬,邵州刺史柳宗元被貶謫為永州司馬,連州刺史劉禹錫被貶謫為朗州司馬,池州刺史韓曄貶謫為饒州司馬,和州刺史凌準貶謫為連州司馬,岳州刺史程異貶謫為郴州司馬,都由于他們同王叔文交往密切而獲罪。開始把他們貶謫為刺史,人們輿論認為他們的罪過太重,所以再次給予貶謫流放的處罰。十六日,宣州、撫州、和州、郴州、郢州、袁州、衢州遭受旱災。十七日,吏部尚書鄭王旬瑜去世。十九日,任命湖南觀察使楊憑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任命虢州刺史薛蘋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鄂州、岳州、婺州、衡州等地遭受旱災。二十八日,宣、歙二州觀察使穆贊去世。

  十二月初一是丙申。初五日,任命東都洛陽留守韋夏卿為太子少保,任命兵部尚書王紹為東都洛陽留守。初七日,把淳州改名為巒州,把還淳縣改名為清溪縣,淳風縣改名為從化縣,把姓淳于的人改為姓于。初九日,襄陽的于由頁被授予平章事頭銜。十一日,月亮沖犯西方畢星星宿。十四日,任命新任的給事中、西川行軍司馬劉辟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歲星沖犯太微星宿西邊的星位。十五日,又把金州的漢陽縣劃分出來一部分設置石泉縣。十七日,任命右諫議大夫韋丹為梓州刺史,充任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任命常州刺史路應為宣州刺史和宣、歙、池三州觀察使。二十七日,任命朝請大夫、署理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上柱國鄭纟因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學士。任命考功郎中、知制誥李吉甫為中書舍人,任命考功員外郎裴土自為考功郎中、知制誥,以上二人一起充任翰林學士。

  元和元年(806)正月初一,憲宗皇帝率領(lǐng)朝臣們到興慶宮向太上皇帝順宗李誦進獻尊號叫“應乾圣壽太上皇”。初二日,憲宗親臨含元殿接受朝臣們的朝拜祝賀。禮儀完畢后,憲宗親臨丹鳳樓,向天下宣告大赦詔令,把年號改為元和。從正月初二拂曉算起,這以前被判死刑以下的囚犯,包括在一般性赦免時沒有得到寬恕的,全部免除刑罰。初六日,任命鄂、岳、沔三州觀察使韓皋為鄂、岳、蘄、安、黃等州節(jié)度使。十一日,太子少保韋夏卿去世。十六日,任命德宗興元元年的功臣、右神策護軍使副使薛盈珍為神策護軍中尉。十七日,給成德軍節(jié)度使、檢校司空王士真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十八日,憲宗頒發(fā)詔書,說明太上皇帝舊病失調(diào),要親自侍奉湯藥,從本月十六日以后開始,暫不臨朝處理政務。任命左神策軍番號叫做“長武城防秋都”的知兵馬使高崇文為檢校工部尚書,充任神策行營節(jié)度使。十九日,太上皇帝在興慶宮逝世。棺柩轉(zhuǎn)移到太極殿停放,向天下宣布噩耗。二十日,命令宰相杜佑代理冢宰,杜黃裳任禮儀使,右仆射伊慎任大明宮留守,在尚書省主持政務。二十七日,重新設置斜谷路旅館驛站。二十三日,憲宗發(fā)出詔書:“劍南西川,邊界早已劃定,藩鎮(zhèn)守衛(wèi),各有各的防區(qū)。近來因為大臣逝世,藩鎮(zhèn)之間不大和睦,劉辟才乘空挑起矛盾,由于憤怒結(jié)成怨仇,于是給朝廷軍隊造成勞苦,同時給百姓造成危害。我有心以寬容為懷,努力讓百姓安寧,派遣使者作了宣告,把軍權(quán)交給了他們。然而聽說道路仍舊阻塞,戰(zhàn)斗還沒有停止,輕狂放肆地進攻包圍,企圖吞并對方。作為國君的根本,按照義理是在于制止兇殘的人作惡,任命將帥興師動眾,完全是出于萬不得已。應當讓興元的嚴礪、東川的李康牽制敵人接應我軍,神策行營節(jié)度使高崇文、神策兵馬使李元奕率領(lǐng)步兵騎兵隊伍,和東川、興元的部隊會合進軍討伐。有關(guān)軍糧馬料的供給,委托度支使派遣官員通報?!倍湃眨叱缥牡牟筷牻?jīng)由斜谷路,李元奕的部隊經(jīng)由駱谷路,一起到梓潼會合。二十六日,朝臣們請求憲宗臨朝處理政務。

  二月初一日,任命度支郎中敬寬為山南、劍南行營糧料使。嚴礪稟奏收復了劍州。初七日,進京朝拜的奚國國王梅落被批準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封為饒樂郡王,讓他回國去了。初九日,追認宣武軍節(jié)度使陸長源為右仆射,追認已故吉州刺史姜公輔為禮部尚書。初十日,因為錢幣太少,宮庭禁止使用銅器。十九日,魏博的田季安授予同平章事頭銜。初四日,憲宗對宰相們說:“前代的君主們,有的在主持朝政方面松懈懶散,有的親自處理各種繁雜的事務,他們的做法怎么樣?”杜黃裳回答說“:國君必須做好的主要事情,在于抓緊自我修養(yǎng),精簡雜務,選拔人才交給職責,起早睡晚地了解民間疾苦,舍棄自己的私利,服從民眾的心愿,對待下級寬厚仁愛,本來就不應當松懈懶散貪圖安逸。但是事情有綱和目、大和小的區(qū)別,應該全力處理好那些關(guān)系國家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重大政務,至于簿記文書,訴訟案件,屬吏們有沒有才干,本來不是國君親自處理的事情。從前秦始皇規(guī)定自己每天要審閱一百二十斤重的簡牒文書,遭到前代人的譏笑;諸葛亮是輔佐帝王成就王業(yè)霸業(yè)的人才,凡是要判二十年徒刑以上的案子,他都要親自審理,也受到敵對國家的責備,知道他無法長期堅持下去;魏明帝(曹睿)想察看尚書們所處理的公務,陳矯說是不能這樣做;隋文帝(楊堅)天已很晚了還要處理政務,讓衛(wèi)士傳送飯菜,連文皇帝也笑話他繁瑣。做國君的本來不能替代下級主管官吏的工作,只要選擇人才布置任務,督促他們把事辦好,獎賞懲罰堅守誠信,誰不盡心竭力?!洞呵镒笫蟼鳌贩Q頌虞舜大帝的德行說‘:還需要干什么呢?嚴肅地約束自己無為而治罷了!’實在是因為他能提拔十六位輔佐大臣,流放了不服從控制的四個部族的首領(lǐng)渾敦、窮奇、木壽杌、饕餮。哪里是那些勞神費力只相信自己的國君能相提并論的呀!但是國君的通常狀況,毛病就在不能真誠待人,臣子的普遍弱點,毛病就在不能自覺地竭盡忠心。因此上邊猜疑下邊欺騙,在禮貌方面有時就會欠缺,希望達到天下大治,自然難得辦到。如果沒有這些毛病,擔心什么不能做到天下大治。”憲宗對杜黃裳的分析稱贊了很長時間。任命京兆尹李庸阝為尚書右丞,任命金吾大將軍鄭云逵為京兆尹。

  三月初一是乙丑。初四日,詔令于皇帝正衙日到宣政殿參拜的高級文官即常參官在寒食節(jié)祭掃祖先的陵墓,到京城郊縣的,按照往返所需的時間給予假期,到外州府的報請朝廷批準去還是不去。初七日,御史中丞武元衡稟奏:“中書門下御史臺五品以上的官員、尚書省四品以上的官員、各司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從三品的職事官員、東都留守、轉(zhuǎn)運鹽鐵節(jié)度觀察使、團練防御招討經(jīng)略等使、河南府尹、同州、華州刺史、各個衛(wèi)將軍三品以上的官員已任命完畢,都到紫宸殿謝恩,其他的官員約定在宣政殿的南班禮拜完畢之后就退出去?!睉椬谂菊f“:如果在這類官員中有授予了這個級別的頭銜而不主管實際政務的和實際主管這個級別的政務而官銜沒有達到這個級別的,一并照此辦理。”武元衡還稟奏說“:兵部、吏部、禮部貢院官員,每當舉薦選拔人才的限期之內(nèi),原有從頭年十月到第二年二月不遵守上朝參拜的規(guī)定。如果說是事務繁忙,那么中書門下、御史臺、度支、京兆尹的公務最為繁重,還是按照常規(guī)上朝參拜。何況每十天之中就有一天或者碰上節(jié)日,都已規(guī)定賜假休息,還允許只參拜半日時間,一個月內(nèi),僅僅十天上朝參拜,酷暑嚴寒季節(jié),還受到憐惜免去朝拜。我研究可供效法的歷史事例,認為王顏任中丞的時候曾經(jīng)議論這事,列舉先例回答得非常周詳。請求準許把貞元十二年(796)四月二十七日德宗皇帝的詔書,作為永遠固定的法制。”憲宗聽從了這個意見。十二日,嚴礪收復了梓州。十三日,憲宗發(fā)出詔令剝奪劉辟的全部官職爵號。在這之前,韓全義進京朝拜,讓他的外甥楊惠琳主持留后事務,朝廷很快發(fā)出詔書任命李演為節(jié)度,接替韓全義。李演去上任,楊惠琳憑借州城叛變,詔令派遣河東、天德的部隊前去討伐楊惠琳。十七日,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殺了楊惠琳,把他的首級傳送到京城獻給朝廷。二十八日,已故太上皇順宗的德妃董氏去世。任命右神策行營節(jié)度高崇文為檢校兵部尚書、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

  四月初五,任命安南經(jīng)略副使張舟為安南都護、本管經(jīng)略使。初六日,任命前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韋丹為晉絳觀察使。初九日,任命前安南經(jīng)略使趙昌為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初十日,前嶺南節(jié)度使徐申去世。十三日,憲宗命令宰臣在尚書省監(jiān)督考試本該皇帝親自考試的制舉人,因為制舉人是前朝征召的,所以不想親自考試。十四日,任命檢校司空、平章事杜佑為司徒,主管官吏全部按照禮儀行文授職,平章事依舊不變;免去他兼任的比較低級的度支、鹽鐵、轉(zhuǎn)運等使職務,是同意他的辭職申請免去的,接著任命兵部侍郎李巽接替兼任度支、鹽鐵、轉(zhuǎn)運等使職務。十五日,任命隴右經(jīng)略使、秦州刺史劉氵雍為保義軍節(jié)度使。給浙東發(fā)放救災稻米十萬石。二十六日,武元衡稟奏,常參官兼任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比照檢校臺省官員的規(guī)則,名次列在原來品級相同官員的前頭。二十九日,邵王李約逝世。武元衡稟奏:“在正衙輪流值班的五品以上京官,本來是為準備皇上訪問咨詢而安排的。近來正衙官員大多不上書陳事。從今以后請讓尚書省六品以上的職事官員,東宮的太子師、傅、賓客、詹事,各位王的傅等官員,每當皇上臨朝理事時,安排兩個人值班準備皇上訪問咨詢,朝拜禮儀結(jié)束后,命令到延英殿等候回答咨詢。”憲宗聽取了這個建議。

  五月初一是甲子。初四日,京兆尹鄭云逵去世。初八日,任命兵部侍郎韋武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初九日,把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李康貶謫為雷州司馬。陳州、許州、蔡州等地遭受旱災。任命橫海軍留后程執(zhí)恭任橫海軍節(jié)度使。十七日,左丞、同平章事鄭余慶任太子賓客,免去知政事職務。二十八日,冊立太子皇后王氏為皇太后。

  六月初一日,因為冊立皇太后的禮儀完畢,赦免全國在押的囚犯,死罪減刑為流放,流放以下的依次減去一等徒刑。給朝廷內(nèi)外文武官員的母親授予封號,皇太后王氏的各家親戚,酌情予以優(yōu)待。初四日,冊立德宗的充容武氏為崇陵德妃。暴風刮斷了樹木。初五日,高崇文在鹿頭關(guān)打敗了上萬名敵軍。任命幽州的劉濟為侍中,淄青的李師古為檢校司徒。十一日,高崇文收復了漢州。

  閏六月初一,淄青的李師古去世。初七日,任命秘書監(jiān)董叔經(jīng)為京兆尹。二十一日,諫議大夫去掉“左”、“右”字樣,只設置四名。任命前司封員外郎韋況為諫議大夫。二十三日,吐蕃的論勃藏進京朝拜進貢。

  七月初一是壬辰。十一日,把順宗的棺柩安葬在豐陵。十八日,辭官家居的太子少保韓全義去世。

  八月初一是辛酉。初三日,任命左衛(wèi)大將軍李愿為檢校禮部尚書、夏州刺史,充任夏、綏、銀三州節(jié)度使。初四日,郇王的母親王昭儀、宋王的母親趙昭儀、郯王的母親張昭訓、衡王的母親閻昭訓等人,各人都因兒子是王而被封為太妃。封許氏為美人,尹氏、段氏為才人。潯陽公主的母親崔昭訓被封為太妃。韓全義的兒子進獻八名音樂歌舞女藝人,憲宗命令退回去了。初七日,封王子平原郡王李寧為鄧王,同安郡王李寬為灃王,建安郡王李宥為遂王,彭城郡王李察為深王,高密郡王李寰為洋王,文安郡王李寮為絳王,第十三子李審為建王。初九日,任命建王李審為鄆州大都督和平盧、淄青兩鎮(zhèn)節(jié)度使;任命節(jié)度副使李師道代理主管鄆州事務,充任節(jié)度留后。十五日,冊立郭妃為貴妃。靈武縣的李欒稟奏,黃河堤岸坍塌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三千三百枚古代錢幣,它的形制很小,有方形的孔,有三只腳。二十二日,韋執(zhí)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等八名被貶謫的官吏,雖然見到了朝廷大赦天下罪犯的文書,但他們卻不在酌情移近安置的范圍之內(nèi)。二十三日,京兆尹董叔經(jīng)去世。二十四日,御史臺稟奏,朝廷的高級文官之中發(fā)生了有的人在京城卻不進宮朝拜、有的人滯留在外沒有回京、有的人借故既不回京又不進宮朝拜等等情況。滯留在外沒有回京的,除開他在水路陸路行走所需要的時間以外,延期滿了一百天的,應當一并停職免職,憲宗采納了這個意見。二十六日,任命尚書右丞李庸阝為京兆尹。

  九月初一是辛卯。十三日,詔令從今以后中書、門下兩省官員每當皇上臨朝理事的日子,安排一個人值班準備回答皇上的訪問咨詢。十六日,任命太子賓客鄭余慶為國子祭酒。二十一日,高崇文稟奏收復了成都,抓獲了劉辟進獻給朝廷。二十三日,任命隱士李渤為左拾遺,征召他,他沒有來。十月初五,易定縣的張茂昭進京朝拜。初七日,命令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檢校兵部尚書、梓州刺史、封渤海郡王高崇文任檢校司空,兼任成都尹、御史大夫,充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管內(nèi)度支營田觀察使、處置統(tǒng)押近界諸蠻及西山八國兼云南安撫等使,接著改封為南平郡王,收納三千戶租稅。初九日,任命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嚴礪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命令將作監(jiān)柳晟任檢校工部尚書,兼任興元府尹,充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二十一日,命令吉州刺史袁滋任御史大夫,充任義成軍節(jié)度使。二十三日,命令淄青節(jié)度使留后李師道任檢校工部尚書,兼任鄆州大都督府長史,充任平盧和淄青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二十七日,任命渤海國國王大嵩瞞為檢校太尉。二十九日,在獨柳鎮(zhèn)的樹下對劉辟和他的兒子劉超郎等九人處以斬刑。

  十一月初一是庚寅。十六日,任命簡王的傅王權(quán)為河南府尹。十八日,命令司農(nóng)卿李上公任陜州大都督府長史,充任陜、虢兩州觀察使。十九日,命令武寧軍節(jié)度張忄音任工部尚書,命令東都洛陽留守王紹任檢校右仆射,兼任徐州刺史、武寧軍節(jié)度使和徐、泗、濠等州觀察等使。二十一日,任命吏部侍郎趙宗儒為東都留守和東畿、汝州防御使,任命國子祭酒鄭余慶為河南府尹。二十五日,任命給事中劉宗經(jīng)為華州刺史、潼關(guān)防御使、鎮(zhèn)國軍等使。二十七日,任命內(nèi)常侍吐突承璀為神策護軍中尉。

  十二月初一,太常寺稟奏隱太子李建成、章懷太子李賢、懿德太子李重潤、節(jié)愍太子李重俊、惠莊太子李扌為、惠文太子李范、惠宣太子李業(yè)、靖恭太子李琬、昭靖太子李邈以上九位太子的陵墓,年代已很久遠,白白地保留著留守署官的職數(shù),現(xiàn)在請求除了守陵人員之外的官吏全都撤除。十六日,工部尚書張忄音去世。二十七日,新羅、渤海、..柯、回鶻四國各派使者朝拜進貢。

  元和二年(807)正月初一,憲宗親臨太清宮、太廟舉行獻祭。初三日,憲宗到長安城郊的山丘上祭祀昊天上帝,當天返回皇宮,親臨丹鳳樓,向天下宣布大赦令。在這之前,快到舉行祭祀大禮的前夕,天氣一連陰暗了十二天,宰臣請求改日舉行,憲宗說:“到郊外祭祀,事情重大,齋戒準備的時間是有禮儀規(guī)定的,不能突然更改?!奔漓胩斓鄣臅r候,云開日出,天氣晴朗,人們一派歡樂喜悅的心情。初九日,司徒杜佑辭去了知政事職務,憲宗詔令他每個月入朝三次,乘便到中書省商議朝政事務。十二日,回紇要求在河南府、太原府設立摩尼寺,朝廷答應了回紇的要求。十七日,命令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南陽郡開國公杜黃裳任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任河中府尹和河中、晉、絳等州節(jié)度使。中止了隱太子李建成等九位太子陵墓留守署官。二十七日,任命戶部侍郎、賜緋魚袋武元衡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賜紫金魚袋,任命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李吉甫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二十九日,停止執(zhí)行中和、重陽兩個節(jié)日宮庭給朝臣賜宴的制度,其中上巳節(jié)的宴會,仍按舊例賜給朝臣。

  二月初三日,詔令和尚、尼姑、道人全部由長安城內(nèi)的左右六街功德使管理,從此禮部的祠部曹司封郎中不再稟奏他們的事。初八日,左右羽林軍中接受雇傭每月輪流侍衛(wèi)皇帝、名叫“飛騎”的軍士共五千六百一十三人,一齊停止。十一日,起居舍人鄭隨值班回答憲宗的答詢,請求憲宗當面表態(tài)決定問題。憲宗命令對中書、門下兩省的供奉官員宣布,從今以后,有什么事情就呈遞奏文,官員輪流值班回答咨詢的做法應當停止。十二日,主管天文歷法的官員司天制定成新的歷書,詔令題名為《元和觀象歷》。十四日夜晚,月亮遮蔽了歲星。十九日,是寒食節(jié),憲宗在麟德殿設宴款待朝臣們,各按等級賞賜了財物。二十四日,任命第五國珍為右神策軍中尉。

  三月初三日,憲宗在曲江亭賞賜眾朝臣宴飲。十五日,判度支李巽任兵部尚書,依舊兼任度支、鹽鐵、轉(zhuǎn)運等使。

  四月初七,禁止使用鉛、錫鑄造的錢幣。任命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范希朝為檢校司空、靈州長史和朔方的靈、鹽兩州節(jié)度使。二十一日,新近設置的英武軍的編制,應當停止。二十三日,嶺南節(jié)度使趙昌進獻瓊管的儋、振、萬安等六州的《六十二洞歸降圖》。

  六月初一日,在建福門外開始設置朝廷百官等候早朝的待漏院。歷史上的規(guī)矩,建福、望仙等門,天剛黑的時候關(guān)閉,五更的時候打開,跟各街巷的關(guān)門、開門時間一致。肅宗至德年間有一個吐蕃的囚犯從金吾儀仗逃跑,所以詔令推遲時間開城門,宰相們就在太仆寺的車坊等候早朝。到了這時才讓有關(guān)主管官吏根據(jù)官員的品級設置待漏院。初二日,鳳翔節(jié)度使張敬則去世。初九日,皇帝飼養(yǎng)獵鷹獵犬的官署五坊各種名目的勞役戶和中書、門下兩省收納賦稅幫忙的炊事戶以及為官府放高利貸的人,一起退回府縣從事各種勞役。十三日,停止舒、廬、滁、和四個州團練使的名額。十七日,東都洛陽的莊宅使、織造戶,一起交給府縣收管。十九日,停止?jié)欀莸り栜姷拿~。二十日,左神策軍新近筑起了夾城,設立玄化門晨耀樓。二十五日,任命京兆尹李庸阝為鳳翔府尹和鳳翔隴右節(jié)度使。蔡州遭受洪水災害,平地積水七八尺深。

  七月初一日,敕令刑部侍郎許孟容等人刪改訂正《開元格后敕》。初二日,敕令宮外受有封號的婦人進宮拜見皇太后王氏,大多數(shù)提前退出去了,從此以后各位親戚交給宗正寺管理,百官的母親妻子交給臺司管理,如有違背規(guī)定的,丈夫、兒子扣除一個月的薪俸,多次不按時進宮拜見的人,有關(guān)主管官吏寫出報告稟奏朝廷。初三日,錄用靈位安置在皇家祖廟陪享祭祀的功臣后代,尋訪到了蘇瑰的孫子蘇系,任命為京兆府司錄;崔玄日韋的孫子崔元方,張說的孫子張..,一同任監(jiān)察御史職務;狄仁杰的后代狄玄范,任右拾遺;敬暉的孫子敬元亮、袁恕己的孫子袁德師,先后分級錄用。初八日,太仆寺丞令狐丕進獻已故的父親令狐山亙撰寫的《代宗實錄》四十卷,詔令追認令狐山亙?yōu)楣げ可袝?/p>

  八月初一是丙辰。初六日,宰相武元衡兼管戶部事務。初七日,刑部稟奏朝廷更改《律》書的第八卷為《斗競律》。初九日,任命職方員外郎王潔為嶺南選補使,監(jiān)察御史崔元方為嶺南監(jiān)察使。十九日,中書省稟奏:“以前禁止各道向朝廷稟奏吉祥符瑞。我們認為進獻吉祥符瑞的事,都應乘著臘祭(臘月祭祀祖先)、告廟(有事告于祖廟)、元會(元旦百官朝拜皇帝)稟奏朝廷,今后各種重大的吉祥符瑞隨同奏表呈遞到朝廷,中型、小型的吉祥符瑞報告有關(guān)主管官吏,在正月初一向朝廷稟奏,請求按照朝廷的規(guī)定執(zhí)行。”憲宗同意。二十六日,封杜黃裳為..國公,于由頁為燕國公。流落到吐蕃的和尚只有良闡等四百五十人從吐蕃回國。

  九月初一,密王李綢去世。

  十月初五日,任命浙西節(jié)度使李钅奇為左仆射;任命御史大夫李元素為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浙西節(jié)度使。初六日,李钅奇憑借潤州反叛朝廷,殺死了判官王澹、大將趙琦。當時李钅奇詐稱要求進京朝拜,安排王澹代理留后,乘機教唆兵士叛亂,殺掉了王澹、趙琦,接著命令蘇州、常州、杭州、湖州、睦州的守將殺掉各州刺史,修整石頭故城,圖謀造反稱帝。初八日,憲宗頒發(fā)詔書:“李钅奇是皇家的同族子孫,身居一方長官的高位,享盡了顯赫尊貴的榮華,飽受了情意殷勤的恩惠。我用親屬和賢才看待他,他用叛逆朝廷來回報我;我把軍隊交給他,他用軍隊來擾亂法紀。他接二連三地呈遞奏表奏章,急切地請求回京朝見,開始時詐稱生病,后來卻慫恿軍隊叛亂。他的同事和下屬因為規(guī)勸而遭受屠殺,朝廷大臣因為給他傳達命令而受到威脅。我極力地寬大為懷,還不忍心向天下公開他的罪過,接連不斷地派出朝廷官員,命令他遵從以前的旨意。沒有朝見的輕便車子登程,倒有叛亂的妖霧漫天,加上天天隨意地濫用刑罰,月月發(fā)動不義的戰(zhàn)爭。我是百姓的父母,知道這些情況后心里非常傷痛,思慮著朝廷的法紀,哪敢損害丟棄!李钅奇的全部官職爵號,都應當剝奪。”命令淮南節(jié)度使王鍔擔任諸道行營招討使,內(nèi)官薛尚衍任監(jiān)軍,統(tǒng)率汴州、徐州、鄂州、淮南、宣歙的軍隊,取道宣州進軍討伐。十三日,命令門下侍郎、平章事武元衡任檢校吏部尚書,兼任門下侍郎、平章事、成都府尹,擔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仍舊封為臨淮郡公。武元衡準備動身赴任,憲宗親臨安福門慰勞他。十九日,潤州大將張子良、李奉仙等人拘捕李钅奇獻給朝廷。二十七日,李钅奇的堂弟宋州刺史李钅舌、通事舍人李銑因此獲罪被貶謫到嶺南。

  十月初一日,在獨柳對李钅奇處以斬刑,在皇族的名冊上勾銷了李钅奇的名字。初三日,把捉拿李钅奇的潤州牙將張子良任命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封為南陽郡王;田少卿、李奉仙等人任命為羽林將軍,一起封為郡公。二十一日,詔令說司徒杜佑精力并沒有衰弱,從今以后每天到中書省主持政務。

  十二月初一日,宰相李吉甫被封為贊皇侯。初三日,憲宗對宰臣們說:“我閱讀本朝歷史書籍資料,看到文皇帝辦事,很少發(fā)生差錯,諫臣們直言爭辯,反反復復三番五次不厭其煩。何況我孤陋寡聞,對治國的藝術(shù)還沒有研究透徹,今后有的事情處理得不恰當,您等諸位可要充分地爭辯,不要稍微說說就了事?!背跛娜?,東都的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增收了一百名學生。初十日,御史臺稟奏:“常參官(朝廷定時參拜皇帝的文武高級官員)按照肅宗乾元元年(758)三月十四日敕令的規(guī)定,如果出現(xiàn)———在朝堂互相問候和跪拜;等候早朝時行走站立打亂了官階次序,笑語喧嘩;進宣政殿或紫宸殿參拜,手板捧得不端正,行走站立動作遲緩;站班站得不整齊,跪拜不符合禮儀規(guī)范,稟奏的聲音過低或太高,在朝班儀仗中穿行,出入閣門,無故離開規(guī)定的位置;朝拜完畢后在廊下享用皇上賜給的廊餐時,行走坐席失去儀態(tài)喧嘩吵鬧;進殿參拜和拜畢出殿不從正衙進出;沒有公事擅自進入中書省———等等情況:每當違犯一項規(guī)定就扣除一個月的薪俸。在朝堂按照位次站列時不整肅,經(jīng)過批評,還要掩飾錯誤,就寫出報告稟奏朝廷進行降職處分。我們商議斟酌,對于原有規(guī)章的每項處罰各減輕一半,重要的是如有違犯必須檢舉。”憲宗同意。十三日,命令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高崇文任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任..州刺史和..州、寧州、慶州節(jié)度使,擔任京西各軍都統(tǒng)。十九日,禮部選用人才,免去口試,筆試對答儒家的十條經(jīng)義,在五經(jīng)科考試中答對了五條,在明經(jīng)科考試中答對了六條,就可以錄取為進士。舉薦的人員曾經(jīng)受到官府的處罰,曾經(jīng)在州縣當過小吏,即使富有文采、才干,州府的長史不準舉薦,違犯的舉薦官員停止職務,主考官員降職撤職。二十三日,命令宰臣宣布詔令:百官游樂宴飲交往餞行,從此以后聽憑自便,不須報告朝廷,務必遵循歡快平安的原則。保義軍節(jié)度使劉氵雍去世。二十六日,史官李吉甫撰寫《元和國計簿》,統(tǒng)計出全國共有四十八個方鎮(zhèn),二百九十五個州、府,一千四百五十三個縣,二百四十四萬零二百五十四戶,在鳳翔、..坊、..寧、振武、涇原、銀夏、靈鹽、河東、易定、魏博、鎮(zhèn)冀、范陽、滄景、淮西、淄青十五道中,共有七十一州沒有上報戶數(shù)人口。每年照章交納賦稅的只限于浙東、浙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八道,約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萬戶。和玄宗天寶年間交納賦稅的戶口比,目前只有那時的四分之一。全國依靠朝廷供給的兵卒八十三萬多人,和天寶年間的兵卒比,目前卻超過了那時的三分之一,大約靠兩戶農(nóng)家供養(yǎng)一名兵卒。碰上一些地方因水旱災害造成賦稅損失等情況,其他一些地方征收賦稅突破限額,還在固定的任務之外。李吉甫總結(jié)那些情況,編寫成《元和國計簿》十卷。

  這一年,吐蕃、回紇、奚國、契丹、渤海、..柯、南詔等國進京朝拜進貢。

  元和三年(808)正月初一是癸未。十一日,朝臣們向憲宗進尊號為“睿圣文武皇帝”。憲宗親臨宣政殿接受尊號,禮儀完畢,儀仗跟隨憲宗親臨丹鳳樓,向天下宣告大赦令。十八日,涇原的段..請求修筑臨涇城,在涇州以北九十里,控制犬戎的軍事交通要道,憲宗下詔同意。二十六日,撤銷左右神威軍番號,合為一支軍隊,番號叫做天威軍。

  二月初四日,宰相李吉甫被晉封為趙國公。十三日,任命武昌軍節(jié)度使韓皋為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浙西觀察使。十九日,追認已故的平民崔善真為睦州司馬,他是由于忠于朝廷勸阻李钅奇而被李钅奇殺死的。二十一日,任命..坊節(jié)度使裴玢為興元府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二十四日,任命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路恕為..州刺史、..坊節(jié)度使。二十六日,咸安大長公主在回紇去世。

  三月十一日,郇王李纟總?cè)ナ?。十八日,任命定平?zhèn)兵馬使朱士明為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zhèn)和北庭、涇州、原州等州節(jié)度使。二十三日,憲宗親臨宣政殿考試被推薦來參加制科考試的人員。

  四月初一日,宦官郭里..因為醉酒而違犯宮庭宵禁,被用刑杖打死,金吾薛亻丕、巡使韋纟熏都受到貶謫流放的處罰。憲宗給朱士明賜名叫忠亮。十三日,翰林學士王涯被貶謫為虢州司馬,當時王涯的外甥皇甫氵是和牛僧孺、李宗閔一同考取賢良方正科第三等,對答時事政治的語言過分嚴厲,當權(quán)受寵的人憎惡他,所以王涯受到親戚關(guān)系的連累獲罪遭到貶謫。二十日,暴風刮倒含元殿二十七間房的欄桿。二十三日,任命嶺南節(jié)度使趙昌為江陵府尹、荊南節(jié)度使,任命戶部侍郎楊於陵為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二十五日,任命荊南節(jié)度使裴均為右仆射、判度支。憲宗詔令五月初一日親臨宣政殿接受朝臣參拜祝賀的禮儀應當停止。二十七日,裴均在尚書省尚書令的大廳“都堂”舉行升任仆射的交接儀式。傳送印信和呈送條目,宣讀、傳遞案卷文書,都由尚書郎擔任,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登上階臺依次坐下,四品五品以及郎官、御史在廳下禮拜,然后叫御史中丞、左右丞、侍郎登上階臺舉行答謝禮拜。這些雖然是按歷史先例舉行的,輿論認為太過分。

  五月十一日,兵部請求恢復舉行武科考試錄用武官的制度,憲宗同意。十三日,詔令東都畿、汝州都的防御使和副使應當停止,它主管的三千七百三十名將士,按照東都畿、汝州都的界線劃分給東都留守和汝州防御使分別主管。二十日,右仆射裴均請求拿來荊南的雜項收入一萬貫維修尚書省房舍,憲宗同意。二十五日,憲宗在宣政殿冊立九姓回紇的可汗為登羅里汨密施合毗伽保義可汗。

  六月初七日,憲宗發(fā)出詔令說由于錢幣太少,準備制定國家儲蓄錢幣的法令,事先告知全國囤積著錢幣的商人,都要積極采用以物易物的簡便方式買賣交易,不準囤積錢幣。全國的銀礦,不準私人開采。十二日,任命邕管的將領(lǐng)黃少卿為歸順州刺史,他的弟弟黃少高、黃少溫一同授予官職,他們是西原蠻的頭領(lǐng),德宗貞元年間多次侵犯邕管,到這時歸順了朝廷。十四日,取締了長江、淮河之間私人筑起的堵水土壩二十二處,是采納轉(zhuǎn)運使稟奏的建議決定的。二十三日,任命河南尹鄭余慶為東都留守。二十六日,沙陀、突厥的七百人帶著親屬歸附振武節(jié)度使范希朝,于是給他們的大首領(lǐng)曷勒河波授予陰山府都督官銜。

  七月初一日,發(fā)生了日偏食。十九日,又任命度支安邑、解縣兩個鹽池的留后為榷鹽使。二十七日,涪州恢復隸屬于黔中道。

  八月初十日,又在東都建立七百人的城防部隊。

  九月初十日,淮南節(jié)度使王鍔進京朝拜。十一日,命令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于由頁代任比本人官階更高的司空、同平章事;命令右仆射裴均任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襄州長史,擔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給宣武的韓弘授予同平章事頭銜。十七日,任命戶部侍郎裴土自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十九日,命令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吉甫任檢校兵部尚書,兼任中書侍郎、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任命淮南節(jié)度使王鍔為檢校司徒、河中府尹和河中的晉州、絳州、慈州、隰州節(jié)度使。河中節(jié)度使、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國公杜黃裳去世。

  這年秋天,京城連續(xù)暴雨。

  十月初一是己酉。十五日,任命太常卿高郢為御史大夫。十六日,任命御史中丞竇群為湖南觀察使,啟程以后,改任黔中觀察使。竇群開始受到李吉甫提拔,到他當了御史中丞后,反而排擠李吉甫,李吉甫揭發(fā)他的隱私進行彈劾,所以貶謫了他。十九日,度支使以下的判案官,以四名為定額。

  十一月十六日,橫海軍節(jié)度使程執(zhí)恭進京朝拜。

  十二月初三日,把臨涇縣改為行原州,命令鎮(zhèn)守的將領(lǐng)郝王此任刺史。自從郝王此鎮(zhèn)守臨涇縣,西部的外族屬國就不敢侵犯邊境。十七日,南詔國王異牟尋去世。二十四日,派遣諫議大夫段平仲出使南詔慰問祭奠,接著立他的兒子驍勇忠誠的苴蒙閣勸為南詔王。

  這年,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東道遭受旱災。

  元和四年(809)四月初一是丙子。初三日,國子祭酒馮伉去世。初七日,裴均進獻銀質(zhì)器物重一千五百兩,因為違背憲宗詔令,交給左藏庫。初九日,命令皇太子住進少陽院。武功縣百姓張英奴編寫《回波辭》迷惑民眾,被用刑杖打死。二十一日,撫州的隱士張洪騎著牛戴著帽子穿著鞋,到光順門進獻書籍,這書沒有可取之處,打發(fā)他走了。二十五日,詔令該把已故太尉、西平郡王李晟編進皇室家族的名冊。任命太常卿李元素為戶部尚書、判度支,任命商州刺史元義方為福建觀察使。二十九日,任命兵部侍郎權(quán)德輿為太常卿,接著賜予紫金魚袋。任命御史大夫高郢為兵部尚書,任命刑部郎中、侍御史知雜李夷簡為御史中丞。

  五月初一是丙午。十六日,刑部尚書鄭元去世。二十二日,鹽鐵使、吏部尚書李巽去世。

  六月初一是乙亥。初三日,命令河東節(jié)度使李庸阝任刑部尚書,擔任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任命靈鹽節(jié)度使范希朝為太原府尹、北都太原留守、河東節(jié)度使;任命右衛(wèi)上將軍王亻必為靈州大都督府長史、靈鹽節(jié)度使。二十七日,五嶺山脈以北的銀礦聽任人們開采,禁止囤積錢幣的命令貫徹不到嶺南。

  七月初一日,憲宗親自撰寫《前代君臣事跡》十四篇,書寫在六扇屏風上。這個月,擺出書寫著《前代君臣事跡》的屏風讓宰臣們觀看,李藩等朝臣呈遞奏表謝恩。初三日,渭南縣洪水暴發(fā),沖垮了兩百多戶人家的房屋,淹死了六百人,朝廷命令州府官吏散糧救災。十一日,右羽林統(tǒng)軍高固去世。十八日,御史中丞李夷簡彈劾京兆尹楊憑以前任江西觀察使期間的貪污罪,楊憑被貶謫為臨賀縣尉。二十四日,任命尚書右丞許孟容為京兆尹,賜給紫金魚袋。

  八月初一是甲戌。初十日,兗州的魚臺縣衙搬遷設置到黃臺市。二十三日,安南都護張舟稟奏打敗環(huán)王國三萬多人馬,繳獲了戰(zhàn)象、武器裝備,連同王子共俘獲五十九人。三十日,追認已故太師裴冕在代宗祠廟里設置靈位陪同享受祭祀,追認已故太師李晟、追認已故太尉段秀實在德宗祠廟里設置靈位陪同享受祭祀。

  九月初一是甲辰。初七日,將成德軍都知兵馬使、鎮(zhèn)府右司馬王承宗重新起用為檢校工部尚書,擔任成德軍節(jié)度使;命令德州刺史薛昌朝任檢校左常侍,擔任保信軍節(jié)度使和德、棣等州觀察等使。薛昌朝是薛嵩的兒子,娶王承宗家的女兒為妻,當時任德州刺史。朝廷認為王承宗難得控制,就劃分出德、棣兩個州來設置節(jié)度,交給薛昌朝主管。詔書剛剛發(fā)出,王承宗就派出軍隊俘虜薛昌朝返回鎮(zhèn)州。二十四日,..寧節(jié)度使、檢校司空、同平章事高崇文逝世。

  十月初一日,任命右羽林統(tǒng)軍閻巨源為..州刺史和..州、寧州、慶州節(jié)度使,任命少府監(jiān)崔廷頁為同州刺史、本州防御、長春宮等使。十一日,憲宗發(fā)出詔書“:成德軍節(jié)度使王承宗近段時間藏在密室里,暗中窺測京都。京官外官按照事奉國君的理義,背叛朝廷就得懲處;按照分封土地的法規(guī),獨斷專行就是犯罪。我看在他先祖曾經(jīng)立有卓越功勛的分上,用個人恩情來寬恕他,對公眾輿論進行了壓制。反復派遣朝臣指明他的罪錯,這個忤逆的小子匍匐在地表明自己的誠意,愿意獻出德、棣兩個州,保證不再發(fā)生同類事件。我也決定觀察他的后效,用變通方法保全他,授予他原來轄區(qū)的節(jié)度使職務,賜給他先輩功臣的相應爵號。況且德、棣兩州本來不受成德軍管轄,薛昌朝又是王承宗的至親,安排他們作互相撫慰的親近鄰居,這實在是巨大的恩德,表面上是兩個方鎮(zhèn),實質(zhì)上是一家子。但王承宗外表恭謹內(nèi)心奸詐,裝著恭謹?shù)臉幼哟蛑飷旱闹饕?,在獲得官職以后欺侮裴武,在接受朝廷命令之時囚禁了薛昌朝。加上在呈遞給朝廷的奏表奏疏之中,狂悖傲慢得很,正義的人為此而發(fā)出感嘆,天地也認為這不可容忍。嚴正地對他實行上天的懲罰,來表明國法的威力,王承宗的所有官職爵號,應當全部剝奪?!比蚊癫咦筌娭形就峦怀需瓰殒?zhèn)州行營招討處置等使,任命龍武將軍趙萬敵為神策先鋒將,內(nèi)官宋惟登、曹進玉、馬朝江等人擔任負責部隊行軍住宿軍糧馬料的行營館驛糧料等使。京兆尹許孟容和諫議官員們當面議論,征討叛逆是件大事,不能夠把內(nèi)官任命為將帥,補闕獨孤郁的言辭最為激烈率直。憲宗詔令只把“鎮(zhèn)州行營招討處置等使”中的“處置”一詞改為“宣慰”,還是保留“招討”的名義。十七日,詔令軍隊出征討伐,對王武俊、王士真的墳墓,部隊的士卒們不準上去打柴,對王士平、王士則的要求是各人辦好官職份內(nèi)的事,仍舊讓王士則各兄弟繼承王武俊的封號。十八日,冊立鄧王李寧為皇太子。二十一日,由于冊立了皇太子,大赦在押囚犯,死刑減為流放,流放以下依次減刑一等。朝內(nèi)文武常參官員、外州府頭號官員的兒子,官職爵位比父親低的,賜給勛官兩等。工部侍郎歸登、給事中呂元膺擔任皇太子和各位皇子的侍讀。二十七日,吐突承璀的軍隊從京城出發(fā),憲宗親臨通化門慰問送行。

  十一月初一日,浙西道的蘇州、潤州、常州遭受旱災而歉收,朝廷發(fā)放了兩萬石稻米救濟災民。二十二日,河南府尹杜兼去世。二十七日,彰義軍節(jié)度使、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吳少誠去世。

  十二月初一日,任命戶部侍郎張弘靖為陜府長史、陜虢觀察陸運等使,賜給紫金魚袋。任命陜虢觀察使房式為河南府尹。中丞李夷簡稟奏“:各個州府在國家規(guī)定的夏秋兩次納稅款項之外違反規(guī)定分派賦稅數(shù)額,請各道的鹽鐵、轉(zhuǎn)運、度支、巡院調(diào)查清楚后報告給臺司,以便據(jù)實向皇上稟奏?!睉椬谕?。

  元和五年(810)正月初一是壬寅。二十八日,浙西觀察使韓皋因判處安吉縣令孫氵解的杖刑以致打死了他,背離了法律規(guī)章,罰扣他一個月的薪俸賞賜。

  二月初一是辛未。十八日,禮院稟奏東宮殿閣的名稱和宮中臣子的姓名,跟皇太子李寧的名字相同的應當改換,那些登上了尚書、御史等臺官級別的官員、各位親王的官階爵號封地不符合規(guī)定的要立即更改,憲宗同意。東臺監(jiān)察御史元稹把河南尹房式拘捕到東臺,擅自讓他停職,被貶謫為江陵府士曹參軍。

  三月初一日,宰相杜佑和同事們在樊川別墅宴飲,憲宗派中使給他賞賜酒菜。初五日,任命御史中丞李夷簡為戶部侍郎、判度支,任命兵部侍郎王播為御史中丞。十三日,任命太子賓客鄭纟因為檢校禮部尚書、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十九日,詔令遂王李宥任彰義軍節(jié)度使,任命申州刺史吳少陽為申州、光州、蔡州節(jié)度留后。二十四日,暴風刮斷了樹木。二十七日,宰相于由頁請求按照對杜佑的規(guī)定一個月內(nèi)進宮朝拜三次,憲宗同意。

  四月初一是庚午。初四日,戶部尚書李元素去世。十五日,鎮(zhèn)州行營招討使吐突承璀拘捕了昭義節(jié)度使盧從史,用囚車把他押送到京城。十八日,河東道的范希朝稟奏說在木刀溝打敗了敵人。在福州恢復設立侯官、長樂兩縣,在建州設立將樂縣。二十三日,任命昭義都知兵馬使、潞州左司馬烏重胤為懷州刺史、河陽三城懷州節(jié)度使,任命河陽節(jié)度使孟元陽為潞州長史、昭義軍節(jié)度使和澤州、潞州、磁州、邢州、氵名州觀察使。二十九日,把前昭義節(jié)度使盧從史貶謫為..州司馬。

  五月初一是庚子。初六日,昭義軍的三千人馬乘夜晚潰散逃跑到魏州。右神策軍使段..去世。二十一日,吐蕃的使者論思即熱進京朝拜進貢,同時送回了鄭叔矩、路泌的靈柩。

  六月初一是庚午。初九日,任命太府卿李少和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奚國、回紇、室韋侵犯振武軍。二十四日,收納實際封戶賦稅的折算條例規(guī)定,兼任宰相的節(jié)度使,每收納實際封戶一百戶的賦稅,一年供給布帛八百匹,如果是絹,另外供給六百兩綿;不兼宰相的節(jié)度使,每收納實際封戶一百戶的賦稅,一年供給布帛四百端匹;各個衛(wèi)大將軍軍使,每收納實際封戶一百戶的賦稅,一年供給布帛三百五十端匹。

  七月初一是己亥。初二日,王承宗派遣判官崔遂進京呈遞奏表自行投案認罪,請求按照朝廷法律繳納賦稅,由朝廷罷免任命他的官員屬吏。初九日,憲宗頒發(fā)詔書替王承宗平反昭雪,恢復他的官職爵號,像從前一樣對待他。給各道的行營將士,總共賞賜布帛二十八萬零四百三十匹。當時因統(tǒng)率招討的人選不當,各道軍隊關(guān)系渙散。鄰近的藩鎮(zhèn)又遲疑不決放縱敵人養(yǎng)成寇患,只在那里躲躲閃閃回避敵人,使得朝廷的軍隊疲憊不堪。而李師道、劉濟又多次請求為王承宗平反昭雪,就把罪過歸結(jié)到盧從史頭上而寬恕了王承宗,是不得已才這樣處理的。幽州的劉濟被任命為中書令,魏博的田季安被任命為司徒,淄青的李師道被任命為仆射,都是由于停止戰(zhàn)爭而得到封賞的。十七日,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被他的兒子劉總用鴆酒毒死。二十二日,任命虔州刺史馬總為安南都護、本管經(jīng)略使。

  八月初一是己巳。初七日,憲宗環(huán)視著眾宰臣說“:神仙的事情可信嗎?”李藩回答說:“神仙的學說,是從道教產(chǎn)生的;它以老子(李耳)的《道德經(jīng)》作為根據(jù)。《道德經(jīng)》的主旨,跟儒家的《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禮記》、《春秋》沒有什么不同。后代喜愛稀奇荒誕的人們,假托老子的名義來制造散布神仙的學說。所以秦始皇派遣方士用船帶上少男少女到海上去求仙,漢武帝把女兒嫁給方士求取吃了永遠不死的藥物,兩位皇帝受了蒙蔽,終究沒有得到長生。文皇帝服用了外國和尚的長生不老藥,導致暴病逝世無法補救。古詩說:‘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句話是何等中肯?。∽鳛閲?,只有努力追求天下大治,黎民百姓擁護愛戴,江山千秋萬代永無止境,自然是萬壽無疆了?!睉椬谏钌罡械竭@話的正確。任命浙東觀察使薛蘋為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任命常州刺史李遜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任命都官郎中韋貫之為中書舍人,起居舍人裴度為司封員外郎、知制誥。二十五日,任命鄧州刺史崔詠為邕州刺史、本管經(jīng)略使。

  九月初一是戊戌。十四日,恢復吐突承璀的左軍中尉職務。諫官認為吐突承璀建議討伐王承宗但沒有功勞,請求按照國法予以制裁。憲宗寬恕了他,只是把他貶職為軍器使。于是任命內(nèi)官程文干為左軍中尉。二十五日,恢復起用瀛州刺史劉總?cè)斡闹蓍L史,擔任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二十六日,任命兵部尚書高郢為右仆射退休回家。二十九日,詔令正議大夫、守太常卿、上柱國、襄武縣開國侯、賜紫金魚袋權(quán)德輿批準兼任比本身職務高的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十日,翰林學士獨孤郁兼任比本身職務高的起居官,是因為他的岳父權(quán)德輿在中書省,需要回避。

  十月初一日,任命京兆尹許孟容為兵部侍郎,任命中丞王播接替許孟容為京兆尹,又任命呂元膺接替王播為中丞。升平大長公主逝世。十三日,宰相裴土自進獻自己撰寫的《德宗實錄》五十卷,憲宗賜給他三百匹彩色絹帛、銀質(zhì)器物等等,史官蔣武、韋處厚等人也按等級給予了賞賜。十四日,定州將領(lǐng)楊伯玉引誘三軍叛亂,拘捕了行軍司馬任迪簡。別將張佐元殺掉了楊伯玉,任迪簡謀劃回到朝廷,三軍將士恐懼,就殺死了張佐元。二十五日,詔令任迪簡任檢校工部尚書、定州長史,擔任義武軍節(jié)度觀察、北平軍等使。二十七日,命令前義武軍節(jié)度、檢校太尉、兼太子太傅、同平章事張茂昭任檢校太尉、兼任中書令、河中府尹,擔任河中府的晉州、絳州、慈州、隰州節(jié)度使。

  十一月初一日,浙西稟奏本鎮(zhèn)原有的丹陽軍,現(xiàn)在請求合并為鎮(zhèn)海軍,憲宗同意。初三日,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伊慎降職為右衛(wèi)將軍,是因為他送給中尉第五從直三十萬錢進行賄賂,要求擔任河東節(jié)度使的緣故。初七日,會王李纟熏逝世。十三日,命令前河中節(jié)度使王鍔任檢校司空、兼任太子太傅、太原府尹、北都(太原)留守、河東節(jié)度使。任命代州刺史阿跌光進為單于大都護和振武、麟勝的節(jié)度、度支、營田、觀察、押蕃落等使。二十三日,任命中書侍郎、平章事裴土自為兵部尚書。任命前保信軍節(jié)度使、德州刺史薛昌朝為右武衛(wèi)將軍,是因以前被王承宗抓去,囚禁在鎮(zhèn)州,到現(xiàn)在才回到朝廷的緣故。二十九日,吏部郎中柳公綽進獻《太醫(yī)箴》,憲宗十分高興地接受了,派遣中使慰勞他。

  十二月初一是丁卯。初七日,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刑部尚書李庸阝任檢校吏部尚書,兼任揚府長史,擔任淮南節(jié)度使。任命河南府尹房式為宣州刺史和宣、歙、池三州觀察、采石軍等使。命令前宣歙觀察使盧坦任刑部侍郎,擔任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十六日,任命吏部郎中柳公綽為御史中丞。任命前御史中丞呂元膺為鄂州刺史和鄂、黃、岳、沔、蘄、安、黃等州觀察使。任命鄂岳觀察使郗士美為河南府尹。新任諫議大夫蔣武請求改名叫..。任命吏部侍郎崔..為太常卿。

  元和六年(811)正月初一日,命令彰義軍留后吳少陽任檢校工部尚書,擔任彰義軍節(jié)度和申、光、蔡等州觀察使。詔令諫議大夫孟簡、給事中劉伯芻、工部侍郎歸登、右補闕蕭俯等人在豐泉寺翻譯《大乘本生心地觀音經(jīng)》。二十五日,命令淮南節(jié)度使、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趙國公李吉甫恢復擔任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主持編寫本朝歷史。

  二月初一是丙寅。初七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任太子詹事。李藩和李吉甫不和,李吉甫又主持朝政,所以免去了李藩的宰相職務。十一日,河中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中書令張茂昭去世。任命太府卿裴次元為福建觀察使。二十四日,忻王李造逝世。二十八日,任命陜虢觀察使張弘靖為檢校禮部尚書、河中府尹和晉、絳、慈等州節(jié)度使,任命右丞衛(wèi)次公為陜府長史、陜虢觀察使。任命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李絳為戶部侍郎。因為京城郊區(qū)州縣百姓貧困,拿出普通義倉的粟米二十四萬石借給貧民,各道的州府按照這個辦法救濟貧困農(nóng)民。

  三月初一日,命令河南府尹郗士美任檢校工部尚書,兼任潞府長史、昭義軍節(jié)度使。十三日,任命檢校右仆射嚴綬為江陵府尹、荊南節(jié)度使。河東道原來使用錫質(zhì)錢幣,百姓深受危害,應當在蔚州設置五堂鑄造爐鑄錢。二十一日,京城郊區(qū)由部隊防守的區(qū)域開放,皇親貴戚前去狩獵,都不準攜帶武器,是怕壞人乘機鬧事。

  四月初一是乙丑。初四日,兵部尚書裴土自任太子賓客。任命諫議大夫裴堪為同州防御使。初六日,任命戶部侍郎、判度支李夷簡為檢校禮部尚書、襄州大都督府長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任命刑部侍郎、鹽鐵轉(zhuǎn)運使盧坦為戶部侍郎、判度支;京兆尹王播任刑部侍郎,擔任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任命福建觀察使元義方為京兆府尹。初九日,把張茂昭的四十七名家庭女歌舞藝人遣散回定州老家。十五日,月亮靠近東方的房宿星座。任命前荊南節(jié)度使趙宗儒為刑部尚書。東都留守鄭余慶任兵部尚書,仍舊任東都留守。王播稟奏:江南、淮南、河南、嶺南各道和兗州、鄆州等地的鹽院,元和五年(810)總共收入賣鹽的實際款項是六百九十八萬五千五百貫。比沒有改變法規(guī)以前的預計提高了將近四倍,少收入一千七百四十六萬三千七百貫。除掉鹽的本錢外,付給度支收管。憲宗同意。二十七日,戶部稟奏設置巡官。

  五月初一日,拘捕接受王承宗財物的品官王伯恭,用刑杖打死。初七日,任命左金吾衛(wèi)將軍李惟簡為檢校戶部尚書、鳳翔府尹、隴右節(jié)度使。十三日,前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檢校左仆射、平章事裴均去世。十九日,因為振武節(jié)度阿跌光進一貫表現(xiàn)出忠誠的節(jié)操,長久地建立了巨大功勛,應當賜給他姓李。他弟弟氵名州刺史阿跌光顏,已由另一敕令處理。

  六月初一日,降低了教坊的音樂歌舞藝人衣服糧食供給的標準。初四日,中書、門下兩省稟奏:

  “官員精簡事務就精簡,事務精簡人員就廉潔;官員繁雜事務就繁雜,事務繁雜人員就污濁。廉潔污濁的根源,就在官員的繁雜精簡。國家自從玄宗天寶年間以后,中原一直駐守著軍隊,現(xiàn)在可供調(diào)遣的士卒有八十多萬人。其余四方游蕩成為商人販子,離俗出家當了和尚道士,被征集去充當各種名目的勞役,而不回家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人,又占十分之五六。這就是說國家一直是靠十分之三勞累筋骨的種田人,供養(yǎng)十分之七不勞而食的寄生蟲。如今依靠朝廷供給俸祿的內(nèi)外官員不少于一萬多人,其中別出心裁地設立官職,沒有什么本職工作可干,官署政務荒廢,依舊占據(jù)官位的為數(shù)眾多。況且國庫的收入一天天減少但發(fā)放的俸祿一天天增多,官署人員的數(shù)額有個限制但額外招進的卻沒個定數(shù),各品官吏哪能不繁雜,各種政務哪能不繁瑣。漢朝初年設置的郡沒有超過六十,文帝、景帝教化隆盛,此前的君王沒有誰超過他們,那么官員少就不一定會政務紊亂,官署多就不一定會政務和順。如今全國有三百個郡,一千四百個縣。像這樣有了一個邑的封地,就不切實際地設置各種各樣的機構(gòu)官員,有了一個鄉(xiāng)的百姓,就白白地分派出去當差,所耗費的財物數(shù)額巨大,所管理的事情卻無關(guān)緊要。請詔令吏部和兵部的侍郎、郎中、給事中、中書舍人各一人,交錯綜合地比較怎么樣好,怎么樣不好,審慎周密地決定哪些該撤銷,哪些該設置,可以精簡的官員就精簡,可以合并的州縣就合并,每年里可以停止或減少錄用新官吏就停止或減少錄用。這樣就會財源廣闊而容易征收,官員少卻容易辦好事情,逐漸減少宮庭官府中打雜混飯吃的人,足以緩解百姓的困頓。再說國家的原有章程,按照官的品級規(guī)定了薪俸標準,一品官員每月薪俸三十貫,另外從祿米田收納的俸祿糧食,大約不超過一千石,從一品以下官員每月薪俸的標準都是規(guī)定得清清楚楚的。自從安史之亂以來,法令逐漸松弛,于是增設各種‘使’官的名額,要求提高薪俸標準。所以代宗大歷年間竟然有每月薪俸高達九千貫的有權(quán)勢的朝臣,各郡刺史不分大小月薪都是足足一千貫。常兗任宰相時,開始制定了一個限額標準,到李泌任宰相時又衡量公事的閑散繁忙,按照公務的繁忙程度增加俸祿,當時稱為‘通濟’(臨時補貼),而增加上去之后就不便削減下來。同時還有官銜存在而公務廢止,官員職數(shù)取消而薪俸保留的情況,按照公務閑散繁忙比較起來,薪俸的多少頓時變得極不合理。請制定長期管用的薪俸標準,作為固定的規(guī)章?!?/p>

  憲宗同意。于是命令給事中段平仲、中書舍人韋貫之、兵部侍郎許孟容、戶部侍郎李絳等人審定精簡機構(gòu)、官員、薪俸。二十一日,任命御史中丞柳公綽為湖南觀察使。二十四日,太白星逼近右執(zhí)法星。二十五日,給御史中丞竇易直賞賜緋魚袋。

  七月初一日,已退休的尚書右仆射高郢去世。二十八日,追認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裴土自為太子少傅。

  八月初一日,戶部侍郎李絳稟奏:“各州空額官員祿米田的祿米,以及現(xiàn)任官吏提取的一分祿米田的祿米,請當?shù)刂鞴芄偈鹗沾?,以便準備發(fā)生水旱災害時借貸救濟老百姓?!睉椬谕狻3跞?,任命天德軍防御使張煦為夏州刺史和夏、綏、銀等州節(jié)度使。初五日,荊南原先設置的永安軍,應當停止。十九日,任命常州刺史崔艸凡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

  九月初一日,任命蜀州刺史崔能為黔中觀察使。初六日,富平縣平民梁悅為父親報仇,殺死仇人秦杲后,投案自首。朝廷特地赦免死罪,判處杖刑一百,流放到循州。職方員外郎韓愈建議對他拘捕查辦。精簡各個官署品級以外的人員總共一千七百六十九人。將黔中觀察使竇群貶謫為開州刺史,是由于他處理政務法令繁瑣嚴酷,釀成辰、錦兩州少數(shù)民族叛亂的緣故。

  十月初,命令前夏州節(jié)度使李愿任檢校兵部尚書、徐州刺史,擔任武寧軍節(jié)度使。初七日,任命戶部尚書韓皋為東都留守,兼管東都尚書省的政務。任命太子詹事李藩為華州刺史、潼關(guān)防御使、鎮(zhèn)國軍使。任命東都留守鄭余慶為吏部尚書。初八日,憲宗發(fā)出詔書:“我對各部門的專職人員、各官署的主管官吏,正在正本清源,要求產(chǎn)生實際成效。運輸?shù)闹匾聞?,專門委托給使臣,每個道設有院,分別監(jiān)理自己的職責;現(xiàn)將陜州一路的水上運輸全部合并到中都主管,但是府尹州守的職責官銜還是照舊。還有各道的都團練使,足夠建立守衛(wèi)的武裝力量來使轄區(qū)安寧,卻另外設置了軍隊編制,因此增加官吏俸祿,這種設置是多余的,很要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開支。我考慮著刪繁就簡,期望精簡政務有利于百姓。河南府的水路陸路轉(zhuǎn)運使、陜州府的陸路轉(zhuǎn)運使、潤州的鎮(zhèn)海軍使、宣州的采石軍使、越州的義勝軍使、洪州的南昌軍使、福州的靖海軍使等等使官的名額,都應當停止。自從實行抽取使以下官員一分祿米田祿米的規(guī)定以來,所收祿米委托給本道替代補交百姓沒有交齊的夏秋兩季賦稅,照舊如數(shù)報告朝廷?!?/p>

  十七日,憲宗頒發(fā)詔書:“國君統(tǒng)治百姓,要把他們當作兒子一樣愛護,當作傷殘一樣痛惜。如果有時雨水錯失季節(jié),五谷沒有收成,就一定要免除雜務做到節(jié)儉,愛惜財物珍重勞力,來求得天下安寧,來使得產(chǎn)業(yè)興旺。何況國都郊區(qū)州縣之內(nèi),是各種勞役集中的區(qū)域,雖然多次頒發(fā)憂心憐惜的命令,但是征調(diào)賦稅勞役的名目還是繁多。加上整個夏天干旱炎熱,立秋之后大雨不停,田地來不及耕耘播種,秋季沒有豐收的希望。家里缺乏口糧,外邊還受官府徭役的拖累,哪里只是擔心運輸困難,憂慮的是出現(xiàn)餓死百姓的災難。這大概是治國的途徑還沒有理順,和順的氣運還沒有通暢,長期這樣下去,實在是令人內(nèi)疚嘆息。京兆府每年分派降價收納抵交租銀的粟米二十五萬石應當發(fā)放出去。對于那些存有粟米愿意降價抵交租銀的百姓,在現(xiàn)價之外要特別增加優(yōu)厚的條件。今年春天義倉所借出去的粟米,剛剛碰上連續(xù)饑荒,延緩到豐收年景再交還。元和五年(810)以前的欠租一概免去。百官祿米田所收的祿米,數(shù)量很大,現(xiàn)在由于洪水泛濫,各地道路不能通行,應當讓所在官署收存,統(tǒng)籌安排交付使用,讓百官按照存糧數(shù)額申請從京城的太倉中領(lǐng)取。遭受水旱災害的地方,統(tǒng)計農(nóng)民受到的損失,就予免除租稅,不準考查核實。天下大治的根本,在于使得百姓安定。唉!你們這些府尹縣令啊,實在是我親近人民推行教化的依靠,一定要訪問民間疾苦,執(zhí)行朝廷詔令。心里只有顧惜憐憫,辦事不要懈怠,一刻也別謀求私利而搜刮百姓,不要怕硬欺軟,使得村村都安寧,孤苦伶仃的人都得到救助。各人努力盡忠盡孝,應當明白我的心情。”

  二十五日,任命諫議大夫孔癸戈為皇太子和皇子們的侍讀。

  十一月初一是壬辰。初二日,新任華州刺史李藩去世。十四日,命令工部尚書趙昌任檢校兵部尚書,兼任華州刺史,擔任潼關(guān)防御、鎮(zhèn)國軍等使。

  十二月初一是壬戌。十一日,下詔委托宗正卿選擇有才干品德門閥地位的人把十六宅各位親王的女兒嫁出去,親王的女兒們按照慣例封為縣主。二十三日,京兆府尹元義方、戶部侍郎判度支盧坦因違反朝廷制度在府第門前樹立戟槍表示顯貴,受到扣除一個月薪俸的處罰,強行收回他們請求朝廷賜給的門前樹立的戟槍。二十八日,詔令朝義郎、守尚書戶部侍郎、驍騎尉、賜紫金魚袋李絳任朝議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閏十二月初一日,右衛(wèi)上將軍伊慎去世。二十一日,皇太子李寧逝世,謚號為惠昭,憲宗停止臨朝理事三天。在本朝的典章中沒有為皇太子舉行喪禮的現(xiàn)成禮儀制度,國子司業(yè)裴羅精通禮學,特地詔賜他到西內(nèi)制定皇太子的喪禮制度。

  順宗 憲宗上

  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諱誦,德宗長子,母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正月生 于長安之東內(nèi)。大歷十四年六月,封宣王。建中元年正月丁卯,立為皇太子。

  上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申,即位于太極殿。上自二十年九月風病, 不能言,暨德宗不豫,諸王親戚皆侍醫(yī)藥,獨上臥病不能侍。德宗彌留,思見太子, 涕咽久之。大行發(fā)喪,人情震懼。上力疾衰服,見百僚于九仙門。既即位,知社稷 有奉,中外始安。庚子,群臣上書請聽政。

  二月辛丑朔。甲申,以河陽三城行軍司馬元韶為懷州刺史、河陽懷州節(jié)度使。 丙午,罷翰林醫(yī)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己酉,以易定張茂昭兼 同平章事,以來朝,故寵之。是夜,太白犯昴。辛卯,以吏部郎中韋執(zhí)誼為尚書左 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辛酉,貶京兆尹李實通州長史,尋卒。壬子,淄青李師古 以兵寇滑之東鄙,聞國喪也。甲寅,釋仗內(nèi)囚嚴懷志、呂溫等一十六人。平?jīng)鲋?陷蕃。久之得還,以習蕃中事,不欲令出外,故囚之仗內(nèi),至是方釋之。日本國王 并妻還蕃,賜物遣之。壬寅,以太子侍書、翰林待詔王伾為左散騎常侍,充翰林學 士。以前司功參軍、翰林待詔王叔文為起居舍人,充翰林學士。以鴻臚卿王權(quán)為京 兆尹。甲子,御丹鳳樓,大赦天下。諸道除正敕率稅外,諸色榷稅并宜禁斷;除上 供外,不得別有進奉。百姓九十已上,賜米二石,絹兩匹,版授上佐、縣君,仍令 本部長吏就家存問;百歲已上,賜米五石,絹二匹,綿一屯,羊酒,版授下州刺史、 郡君。戊辰,以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jié)、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雞林州 刺史、上柱國、新羅王金重熙兼寧海軍使,以重熙母和氏為太妃,妻樸氏為妃。

  三月庚午,出宮女三百人于安國寺,又出掖庭教坊女樂六百人于九仙門,召其 親族歸之。戊寅,以韋皋兼檢校太尉,李師古、劉濟兼檢校司空。張茂昭司徒。丙 戌,檢校司空、同平章事杜祐為度支鹽鐵使。戊子,徐州節(jié)度賜名武寧軍。蔡州吳 少誠兼同平章事。以翰林學士王叔文為度支鹽鐵轉(zhuǎn)運副使。杜祐雖領(lǐng)使名,其實叔 文專總。宰相賈耽兼檢校司空,鄭瑜吏部尚書,高郢刑部尚書,韋執(zhí)誼中書侍郎, 鎮(zhèn)冀王士真、淮南王鍔、魏博田季安皆檢校司空。癸巳,詔冊廣陵郡王淳為皇太子, 改名純。

  夏四月壬寅,制第十弟諤封欽王,第十一弟諴封珍王。男建康郡王渙封郯王, 改名經(jīng);洋川郡王沔封均王,改名緯;臨淮郡王洵封溆王,改名縱;弘農(nóng)王浼封莒 王,改名紓;漢東郡王泳封密王,改名綢;晉陵郡王堤封郇王,改名總;高平郡王 溆封邵王,改名約;云安郡王滋封宋王,改名結(jié);宣城郡王淮封集王,改名緗;德 陽郡王湑封冀王,改名絿;河東郡王浥封和王,改名綺。十七男絢封衡王,十九男 纁封會王,二十男綰封福王,二十一纮男封撫王,二十三男緄封岳王,二十四男紳 封袁王,二十五男綸封桂王,二十七男繟封翼王,彌臣國嗣王道勿禮封彌臣國王。 西平郡王晟男左羽林大將軍愿襲封岐公,食邑三千戶。戊申,詔以冊太子禮畢,赦 京城系囚,大辟降從流,流以下減一等。以給事中陸質(zhì)、中書舍人崔樞并為太子侍 讀。庚戌,封太子男寧、寬、宥、察、寰、寮等六人為郡王,并食邑三千戶。癸丑, 贈吐蕃使、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張薦禮部尚書。丙寅,罷萬安監(jiān)牧。戊辰,以杭 州刺史韓皋為尚書右丞。

  五月己巳,以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范希朝為右神策統(tǒng)軍,充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zhèn) 行營兵馬節(jié)度使。丁丑,以邕管經(jīng)略使韋丹為河南少尹,以萬年縣令房啟為容管經(jīng) 略招討使。癸未,以郴州司馬鄭余慶為尚書左丞。甲辰,以檢校司空、忽汗州都督、 渤海國王大嵩璘檢校司徒。承徽王氏、趙氏可昭儀,崔氏、楊氏可充儀,王氏可昭 媛,王氏可昭容,牛氏可修儀,張氏可美人。以右丞韓皋為鄂岳沔蘄都團練觀察使。 丁亥,升襄州為大都督府。臨漢縣仍徙于鄧城。辛卯,以鹽鐵轉(zhuǎn)運使副王叔文為戶 部侍郎。

  六月丙申,詔二十一年十月已前百姓所欠諸色課利、租賦、錢帛,共五十二萬 六千八百四十一貫、石、匹、束,并宜除免。七月戊辰朔,吐蕃使論悉諾來朝貢。 丙子,鄆州李師古加檢校侍中。贈故忠州別駕陸贄兵部尚書,謚曰宣;贈故道州刺 史陽城為左散騎常侍。戊寅,以戶部侍郎潘孟陽為度支鹽鐵轉(zhuǎn)運使副。丙戌,關(guān)東 蝗食田稼。癸已,橫海軍節(jié)度伎、滄州刺史程懷信卒,以其子副使執(zhí)恭起復滄州刺 史、橫海軍節(jié)度使。甲午,度支使杜祐奏:“太倉見米八十萬石,貯來十五年,東 渭橋米四十五萬石,支諸軍皆不悅。今歲豐阜,請權(quán)停北河轉(zhuǎn)運,于濱河州府和糴 二十萬石,以救農(nóng)傷之弊?!蹦讼掳倭抛h,議者同異,不決而止。乙未,詔:“朕 承九圣之烈,荷萬邦之重。顧以寡德,涉道未明,虔恭寅畏,懼不克荷??稚蠅嬜?宗之訓,下貽卿士之憂,夙夜祗勤,如臨淵谷。而積疾未復,至于經(jīng)時,怡神保和, 常所不暇。永惟四方之大,萬務之殷,不躬不親,慮有曠廢。加以山陵有日,霖潦 逾旬,是用儆于朕心,以答天戒。其軍國政事,宜令皇太子勾當?!睍r上久疾,不 復延納宰臣共論大政。事無巨細皆決于李忠言、王亻丕、王叔文。物論喧雜,以為 不可。籓鎮(zhèn)屢上箋于皇太子,指三豎之撓政,故有是詔。以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 郎,左金吾衛(wèi)大軍袁滋為中書侍郎,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鄭珣瑜為吏部尚書,高 郢刑部尚書,并罷知政事?;侍右姲倭庞诔?。丙申,皇太子于麟德殿西亭見奏 事官。

   

  八月丁酉朔。庚子,詔:“惟皇天佑命烈祖,誕受方國,九圣儲祉,萬邦咸休。 肆予一人,獲績丕業(yè),嚴恭守位,不遑暇逸。而天佑不降,疾恙無瘳,將何以奉宗 廟之靈,展郊、禋之禮!疇咨庶尹,對越上玄,內(nèi)愧于朕心,上畏于天命。夙夜祗 忄栗,深惟永圖。一日萬機,不可以久曠;天工人代,不可以久違?;侍蛹冾U?溫文,寬和仁惠,孝友之德,愛敬之誠,通乎神明,格于上下。是用法皇王至公之 道,遵父子傳歸之制,付之重器,以撫兆人。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天地之休命, 奉若成憲,永綏四方。宜令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居興慶宮,制稱誥。” 辛丑,誥:“有天下傳歸于子,前王之制也。欽若大典,斯為至公,式揚耿光,用 體文德。朕獲奉宗廟,臨御萬方,降疾不瘳,庶政多闕。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 以令辰,光膺冊禮,宜以今月九日冊皇帝于宣政殿。國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紀 元之慶,用覃在宥之澤。宜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自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 已前,天下死罪降從流,流以下遞減一等?!闭a立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 為太上皇德妃。壬寅,貶右散騎常侍王伾為開州司馬,前戶部侍郎、度支鹽鐵轉(zhuǎn)運 使王叔文為渝州司戶。

  元和元年正月丙寅朔,皇帝率百僚上太上皇尊號曰應乾圣壽。甲申,太上皇崩 于興慶宮之咸寧殿,享年四十六歲。六月乙卯,皇帝率群臣上大行太上皇謚曰至德 大圣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秋七月壬申,葬于豐陵。

  史臣韓愈曰:順宗之為太子也,留心藝術(shù),善隸書。德宗工為詩,每賜大臣方 鎮(zhèn)詩制,必命書之。性寬仁有斷,禮重師傅,必先致拜。從幸奉天,賊泚逼迫,常 身先禁旅,乘城拒戰(zhàn),督勵將士,無不奮激。德宗在位歲久,稍不假權(quán)宰相。左右 幸臣如裴延齡、李齊運、韋渠牟等,因間用事,刻下取功,而排陷陸贄、張滂輩, 人不敢言,太子從容論爭,故卒不任延齡、渠牟為相。嘗侍宴魚藻宮。張水嬉,彩 監(jiān)雕靡,宮人引舟為棹歌,絲竹間發(fā),德宗歡甚,太子引詩人“好樂無荒”為對。 每于敷奏,未嘗以顏色假借宦官。居儲位二十年,天下陰受其賜。惜乎寢疾踐祚, 近習弄權(quán);而能傳政元良,克昌運祚,賢哉!

  憲宗圣神章武孝皇帝諱純,順宗長子也,母曰莊憲王太后。大歷十三年二月生 于長安之東內(nèi)。六七歲時,德宗抱置膝上,問曰:“汝誰子,在吾懷?”對曰: “是第三天子?!钡伦诋惗鴳z之。貞元四年六月,封廣陵王。順宗即位之年四月, 冊為皇太子。七月乙未,權(quán)勾當軍國政事。

  八月丁酉朔,受內(nèi)禪。乙巳,即皇帝位于宣政殿。先是,連月霖雨,上即位之 日晴霽,人情欣悅。丙午,升平公主進女口十五人,上曰:“太上皇不受獻,朕何 敢違!其還郭氏?!倍∥?,始御紫宸對百僚。己酉,以道州刺史路怒為邕管經(jīng)略使。 庚戌,荊南獻龜二,詔曰:“朕以寡昧,纂承丕業(yè),永思理本,所寶惟賢。至如嘉 禾神芝,奇禽異獸,蓋王化之虛美也。所以光武形于詔令,《春秋》不書祥瑞,朕 誠薄德,思及前人。自今已后,所有祥瑞,但令準式申報有司,不得上聞;其奇禽 異獸,亦宜停進。”癸丑,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中書令、南康郡王韋皋薨。 甲寅,以常州刺史穆贊為宣歙池觀察使,以前宣歙觀察使崔衍為工部尚書。己未, 以中書侍郎、平章事袁滋為劍南東西兩川、山南西道安撫大使,時昌韋皋卒,劉辟 據(jù)蜀邀節(jié)鉞故也。辛酉,太上皇誥冊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癸亥,以朝請大夫、守 尚書左丞、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鄭余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寅,以饒州刺史李 吉甫為考功郎中,夔州刺史唐次為吏部郎中。并知制誥。

  九月丁卯朔。己巳,罷教坊樂人授正員官之制。辛未,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元韶卒。 癸酉,以陳州刺史孟元陽為懷州刺史、河陽三城孟懷節(jié)度使。丙子,敕申光蔡、陳 許兩道比遭亢旱,宜加賑恤,申、光、蔡賑米十萬石,陳、許五萬石。丁丑,前戶 部侍郎蔡弁卒。襄州于頔進鷹,詔還之。己卯,京西神策行營節(jié)度行軍司馬韓泰貶 撫州刺史,司封郎中韓曄貶池州刺史,禮部員外郎柳宗元貶邵州刺史,屯田員外郎 劉禹錫貶連州刺史,坐交王叔文也。辛巳,給事中陸質(zhì)卒。

  冬十月丙申朔。丁酉,集百僚發(fā)曾太皇太后沈氏哀于肅章門外。檢校司空兼右 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國公賈耽卒。戊戌,以宰臣劍南安撫使袁滋檢校吏部 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等使,以西川行軍司馬齊辟 為給事中。舒王誼薨。庚子,南詔使趙迦寬來赴山陵。浙東觀察使賈全卒。辛丑, 吐蕃使論乞縷貢助山陵金銀衣服。太常上大行曾太皇太后沈氏謚曰睿真皇后。丙午, 以華州刺史楊于陵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丁未,改桂州純化縣為慕化縣,蒙州 純義縣為正義縣。乙酉,葬德宗皇帝于崇陵。甲寅,以刑部尚書高郢為華州刺史、 潼關(guān)防御、鎮(zhèn)國軍使,御史中丞李鄘為京兆尹。貶京兆尹王權(quán)為雅王傅。久雨,京 師鹽貴,出庫鹽二萬石,糶以惠民。乙巳,祔睿真皇后神主、德宗皇帝神主于太廟。 壬申,貶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執(zhí)誼為崖州司馬,以交王叔文也。潤、池、 揚、楚、湖、杭、睦、江等州旱。貶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袁滋為吉州刺史,以其慰撫三 川逗留不進故也。以左驍衛(wèi)將軍李演為夏州刺史、夏綏銀等州節(jié)度使,以右庶子武 元衡為御史中丞。己卯,再貶撫州刺史韓泰為虔州司馬,河中少尹陳諫臺州司馬, 邵州刺史柳宗元為永州司馬,連州刺史劉禹錫朗州司馬,池州刺史韓曄饒州司馬, 和州刺史凌準連州司馬,岳州刺史程異郴州司馬,皆坐交王叔文。初貶刺史,物議 罪之,故再加貶竄。辛巳,宣、撫、和、郴、郢、袁、衢七州旱。壬午,吏部尚書 鄭珣瑜卒。甲申,以湖南觀察使楊憑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以虢州刺史薛蘋為 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鄂、岳、婺、衡等州旱。癸巳,宣歙觀察使穆贊卒。

  十二月丙申朔。庚子,以東都留守韋夏卿為太子少保,以兵部尚書王紹為東都 留守。壬寅,改淳縣為清溪縣,姓淳于者改姓于。甲辰,襄陽于頔加平章事。丙申, 月犯畢。己酉,以新除給事中、西川行軍司馬劉辟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歲 星犯太微西垣。庚戌,金州復析漢陰縣置石泉縣。壬子,以右諫議大夫韋丹為梓州 刺史,充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以常州刺史路應為宣州刺史、宣歙池觀察使。壬戌,以 朝請大夫、守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上柱國鄭絪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學 士。以考功郎中、知制誥李吉甫為中書舍人,以考功員外郎裴為考功郎中、知制誥, 并充翰林學士。

  元和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帝率群臣于興慶宮奉上太上皇號曰應乾圣壽太上皇。 丁卯,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御丹鳳樓,大赦天下,改元曰元和。自正月二日昧 爽已前,大辟罪已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辛未,以鄂岳沔觀察使韓皋為鄂、 岳、蘄、安、黃等州節(jié)度使。丁丑,太子少保韋夏卿卒。辛巳,以興元元從功臣、 右神策護軍使副薛盈珍為右神策護軍中尉。壬午,成德軍節(jié)度使、檢校司空王士真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癸未,詔以太上皇舊恙愆和,親侍藥膳,起今月十六日已后, 權(quán)不聽政。以左神策長武城防秋都知兵馬使高崇文檢校工部尚書,充神策行營節(jié)度 使。甲申,太上皇崩于興慶宮,遷殯于太極殿,發(fā)喪。乙酉,宰相杜祐攝冢宰,杜 黃裳為禮儀使,右仆射伊慎大明宮留守,視事于尚書省。壬辰,復置斜谷路館驛。 戊子,制:“劍南西川,疆界素定,籓鎮(zhèn)守備,各有區(qū)分。頃因元臣薨謝,鄰籓不 睦,劉辟乃因虛構(gòu)隙,以忿結(jié)仇,遂勞王軍,兼害百姓。朕志存含垢,務欲安人, 遣使諭宣,委之旄鉞。如聞道路擁塞,未息干戈,輕肆攻圍,擬圖吞并。為君之體, 義在勝殘,命將興師,蓋非獲已。宜令興元嚴礪、東川李康掎角應接,神策行營節(jié) 度使高崇文、神策兵馬使李元奕率步騎之師,與東川、興元之師類會進討。其糧料 供餉,委度支使差官以聞。”甲午,高崇文之師由斜谷路,李元奕之師由駱谷路, 俱會于梓潼。辛卯,群臣請聽政。

  二月乙未朔,以度支郎中敬寬為山劍行營糧料使。嚴礪奏收劍州。乙丑,入朝 奚王梅落可銀青光錄大夫、檢校司空,封饒樂郡王,放還蕃。癸卯,贈宣武軍節(jié)度 使陸長源為右仆射,贈故吉州刺史姜公輔禮部尚書。甲辰,以錢少,禁用銅器。癸 丑,以魏博田季安同平章事。戊戌,謂宰臣曰:“前代帝王,或怠于聽政,或躬決 繁務,其道如何。”杜黃裳對曰:“帝王之務,在于修己簡易,擇賢委任,宵旰以 求民瘼,舍己從人以厚下,固不宜怠肆安逸。然事有綱領(lǐng)小大,當務知其遠者大者; 至如簿書訟獄,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決事。見嗤前代;諸 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罰以上皆自省之,亦為敵國所誚,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書 擬事,陳矯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聽政,令衛(wèi)士傳餐,文皇帝亦笑其煩察。為人主 之體固不可代下司職,但擇人委任,責其成效,賞罰必信,誰不盡心?!秱鳌贩Q帝 舜之德曰:‘夫何為哉?恭己南面而已!’誠以能舉十六相,去四兇也。豈與勞神 疲體自任耳目之主同年而語哉!但人主常勢?;荚诓荒芡普\,人臣之弊,患在不能 自竭。由是上疑下詐,禮貌或虧,欲求致理,自然難致。茍無此弊,何患不至于理。’ 上稱善久之。以京兆尹李鄘為尚書右丞,以金吾大將軍鄭云逵為京兆尹。

  三月乙丑朔。戊辰,詔常參官寒食拜墓,在畿內(nèi)聽假日往還,他州府奏取進止。 辛未,御史中丞武元衡奏:“中書門下御史臺五品已上官、尚書省四品已上、諸司 正三品已上、從三品職事官、東都留守、轉(zhuǎn)運鹽鐵節(jié)度觀察使、團練防御招討經(jīng)略 等使、河南尹、同華州刺史、諸衛(wèi)將軍三品已上官除授,皆入合謝,其余官許于宣 政南班拜訖便退?!痹t曰:“如此例中有加使及職掌并準此?!庇帧氨俊⒗舨?、 禮部貢院官員,每舉選限內(nèi),有十月至二月不奉朝參。若稱事繁,則中書門下、御 史臺、度支、京兆府公事至重,朝謁如常。況旬節(jié)已賜歸休,又許分日,一月之內(nèi), 才奉十日朝參,甚暑甚寒,又蒙矜放。臣求故實,以為王顏任中丞日嘗論其事,舉 對甚詳。伏請準貞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敕,永為常式。”從之。丙子,嚴礪收梓 州。丁丑,制削奪劉辟在身官爵。先是韓全義入朝,令其甥楊惠琳知留后,俄有詔 除李演為節(jié)度,代全義。演赴任,惠琳據(jù)城叛,詔發(fā)河東、天德兵誅之。辛巳,夏 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惠琳,傳首以獻。壬辰,大行太上皇德妃董氏卒。以右神策行營 節(jié)度高崇文檢校兵部尚書、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戊戌,以安南經(jīng)略副使張舟 為安南都護、本管經(jīng)略使。己亥,以前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韋丹為晉絳觀察使。壬寅, 以前安南經(jīng)略使趙昌為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癸卯,前嶺南節(jié)度使徐申卒。丙午, 命宰臣監(jiān)試制舉人于尚書省,以制舉人先朝所征,不欲親試也。丁未,以檢校司空、 平章事杜祐為司徒,所司備禮冊拜,平章事如故;罷領(lǐng)度支、鹽鐵、轉(zhuǎn)運等使,從 其讓也,仍以兵部侍即李巽代領(lǐng)其任。戊申,以隴右經(jīng)略使、秦州經(jīng)略使、秦州刺 史劉澭為保義軍節(jié)度使。賑浙東米十萬石。己未,武元衡奏,常參官兼御史大夫、 中丞者,準檢校省官例,立在本品同類之上。壬戌,邵王約薨。武元衡奏:“正衙 待制官,本置此官以備問。比來正衙多不奏事。自今后請以尚書省六品以上職事官、 東宮師傅賓詹、王傅等,每坐日令兩人待制,退朝,詔于延英候?qū)Α!睆闹?

  五月甲子朔。丁卯,京兆尹鄭云逵卒。辛未,以兵部侍郎韋武為京兆尹兼御史 大夫。壬申,貶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李康為雷州司馬。陳、許、蔡等州旱。以橫海軍留 后程執(zhí)恭橫海軍節(jié)度使。庚辰,左丞、同平章事鄭余慶為太子賓客,罷知政事。辛 卯,冊太上皇后王氏為皇太后。

  六月癸己朔,以冊太后禮畢,赦天下系囚,死罪降從流,流以下遞減一等。文 武內(nèi)外官加母邑號,太后諸親,量與優(yōu)給。丙申,冊德宗充容武氏為崇陵德妃。大 風折樹。丁酉,高崇文破賊萬人于鹿頭關(guān)。加幽州劉濟侍中,淄青李師古檢校司徒。 癸卯,高崇文收漢州。閏六月壬子朔,淄青李師古卒。戊辰,以秘書監(jiān)董叔經(jīng)為京 兆尹。壬午,諫議大夫去左、右字,只置四員。以前司封員外郎韋況為諫議大夫。 甲申,吐蕃論勃藏來朝貢。

  秋七月壬辰朔。壬寅,葬順宗于豐陵。己酉,太子少保致仕韓全義卒。八月辛 酉朔。癸亥,以左衛(wèi)大將軍李愿檢校禮部尚書、夏州刺史,充夏、綏、銀節(jié)度使。 甲子,郇王母王昭儀、宋王母趙昭儀、郯王母張昭訓、衡王母閻昭訓等,各以其王 并為太妃。以許氏為美人,尹氏、段氏為才人。潯陽公主母崔昭訓為太妃。韓全義 子進女樂八人,詔還之。丁卯,封王子平原郡王寧為鄧王,同安郡王寬為澧王,建 安郡王宥為遂王,彭城郡王察為深王,高密郡王寰為洋王,文安郡王寮為絳王,第 十男審為建王。己巳,以建王審為鄆州大都督、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以節(jié)度副使李師 道權(quán)知鄆州事,充節(jié)度留后。乙亥,冊妃郭氏為貴妃。靈武李欒奏,黃河岸塌處得 古錢三千三百,其形小,方孔,三足。壬午,左降官韋執(zhí)誼,韓泰、陳諫、柳宗元、 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等八人,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癸未。,京兆尹董叔 經(jīng)卒。甲申,御史臺奏,常參官在城未上及在外未到、假故等,在外未到,計水陸 程外,滿百日,并停解,從之。丙戌,以尚書右丞李鄘為京兆尹。

  九月辛卯朔。癸卯,詔自今后兩省官每坐日一人對。丙午,以太子賓客鄭余慶 為國子祭酒。辛亥,高崇文奏收成都,擒劉辟以獻。癸丑,以山人李渤為左拾遺, 征不至。甲子,易定張茂昭來朝。丙寅,以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檢校兵部尚書、梓州 刺史、封渤海郡王高崇文檢校司空,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充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 知節(jié)度事、管內(nèi)度支營田觀察使、處置統(tǒng)押近界諸蠻及西山八國云南安撫等使,仍 改封南平郡王,食邑三千戶。戊戌,以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嚴礪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 節(jié)度使;以將作監(jiān)柳晟檢校工部尚書,兼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庚辰,以吉 州刺史袁滋為御史大夫,充義成軍節(jié)度使。壬午,以淄青節(jié)度使留后李師道檢校工 部尚書,兼鄆卅大都督府長史,充平盧淄青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丙戌,以渤海 國王大嵩璘檢校太尉。戊子,斬劉辟并子超郎等九人于獨柳樹下。

  十一月庚寅朔。己巳,以簡王傅王權(quán)為河南尹。丁未,以司農(nóng)卿李上公為陜州 大都督府長史,充陜虢觀察使。甲申,以武寧軍節(jié)度張愔為工部尚書,以東都留守 王紹檢校右仆射,兼徐州刺史、武寧軍節(jié)度使、徐泗濠等州觀察等使。庚戌,以吏 部侍郎趙宗儒為東都留守、東畿汝防御使,以國子祭酒鄭馀慶為河南尹。甲寅,以 給事中劉宗經(jīng)為華州刺史、潼關(guān)防御、鎮(zhèn)國軍等使。丙辰,以內(nèi)常侍吐突承璀為神 策護軍中尉。十二月丙申朔,太常奏隱太子、章懷、懿德、節(jié)愍、惠莊、惠文、惠 宣、請恭、昭靖以下九太子陵,代數(shù)已遠,官額空存,今請陵戶外并停。乙亥,工 部尚書張愔卒。丙戌,新羅、渤海、牂柯、回紇各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己丑朔,上親獻太清宮、太廟。辛卯,祀昊天上帝于郊丘,是日還 宮,御丹鳳樓,大赦天下。先是,將及大禮,陰晦浹辰,宰臣請改日,上曰:“郊 廟事重,齋戒有日,不可遽更?!毕慝I之辰,景物晴霽,人情欣悅。丁酉,司徒杜 祐辭知政事。詔令每月三度入朝,便于中書商量政事。庚子,回紇請于河南府、太 原府置摩尼寺,許之。乙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南陽郡開國公杜黃裳檢校司 空、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河中晉絳等州節(jié)度使。停諸陵留守。己卯,以戶部侍郎、 賜緋魚袋武元衡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賜紫金魚袋,以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李吉 甫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丁巳,停中和、重陽二節(jié)賜宴;其上巳宴,仍舊賜之。

  二月辛酉,詔僧尼道士全隸左右街功德使,自是祠部司封不復關(guān)奏。丙寅,左 右羽林軍應管月飜騎總五千六百一十三人,并停。己巳,起居舍人鄭隨次對,面受 進止;令宣與兩省供奉官,自今已后,有事即進狀,次對官宜停。庚午,司天造新 歷成,詔題為《元和觀象歷》。壬申夜,月掩歲星。丁丑,寒食節(jié),宴群臣于麟德 殿,賜物有差。壬午,以第五國軫為右神策軍中尉。

  三月辛卯,賜群臣宴于曲江亭。癸卯,判度支李巽為兵部尚書,依前判度支鹽 鐵轉(zhuǎn)運使。

  夏四月甲子,禁鉛錫錢。以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范希朝為檢校司空、靈州長史、朔 方靈鹽節(jié)度使。戊寅,近置英武軍額,宜停。庚辰,嶺南節(jié)度使趙昌進瓊、管、儋、 振、萬安六州《六十二洞歸降圖》。

  六月丁巳朔,始置百官待漏院于建福門外。故事,建福、望仙等門,昏而閉, 五更而啟,與諸坊門同時。至德中有吐蕃囚自金吾仗亡命,因敕晚開門,宰相待漏 于太仆寺車坊。至是始令有司據(jù)班品置院。戊午,鳳翔節(jié)度使張敬則卒。乙丑,五 坊色役戶及中書門下兩省納課陪廚戶及捉錢人,并歸府縣色役。己巳,停舒、廬、 滁、和四州團練使額。癸酉,東都莊宅使織造戶,并委府縣收管,乙亥,停潤州丹 陽軍額。丙子,左神策軍新筑夾城,置玄化門晨耀樓。辛巳,以京兆尹李鄘為鳳翔 尹、鳳翔隴右節(jié)度使。蔡州水,平地深七八尺。

  秋七月丙戌朔,敕刑部侍郎許孟容等刪定《開元格后敕》。丁亥,敕外命婦朝 謁皇太后,多有前卻,今后諸親委宗正寺,百官母妻委臺司,如有違越者,夫子在 一月俸,頻不到,有司具狀奏聞。戊子,錄配享功臣之后,得蘇瑰孫系,用為京兆 府司錄;崔玄暐孫元方、張說孫騑,并為監(jiān)察御史;狄仁杰后玄范,為右拾遺;敬 暉孫元亮、袁恕己孫德師,相次敘用。癸巳,太仆寺丞令狐丕進亡父亙所撰《代 宗實錄》四十卷,詔贈峘工部尚書。

  八月丙辰朔。辛酉,宰相武元衡兼判戶部事。壬戌,刑部奏改《律》卷第八普 《斗競律》。甲子,以職方員外郎王潔為嶺南選補使,監(jiān)察御史崔元方監(jiān)之。甲戌, 中書奏:“先停諸道奏祥瑞。伏以所獻祥瑞,皆緣臘饗、告廟、元會奏聞,今后諸 大瑞隨表聞奏,中瑞、下瑞申有司,其元日奏祥瑞,請依令式?!睆闹P了?,封 杜黃裳為邠國公,于頔為燕國公。沒蕃僧惟良闡等四百五十人自蕃中還。九月乙酉, 密王綢薨。

  十月己酉,以浙西節(jié)度使李锜為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為潤州刺史,鎮(zhèn)海 軍、浙西節(jié)度使。庚申,李锜據(jù)潤州反,殺判官王澹、大將趙琦。時锜詐請入朝, 署澹為留后,因諷詔:“李锜屬列宗枝,任居方伯,赫奕之跺,飽綢繆之恩。待以 親賢,報之以逆節(jié);授其師旅,用元以亂常。屢獻表章,亟請朝會,初則詐疾,后 萬縱兵。僚佐以獻規(guī)受屠,王臣以傳命見脅。朕切于含垢,未忍發(fā)明,累降中人, 令遵前旨。無軺車之戒路,有沴氣之滔天。加以日逞淫刑,月興暴賦。朕為人父母, 聞甚惻然,顧惟紀綱,焉敢廢墜!李锜在身官爵,并宜削奪?!币曰茨瞎?jié)度使王鍔 充諸道行營招討使,內(nèi)官薛尚衍為監(jiān)軍,率汴、徐、鄂、淮南、宣歙之師,取宣州 路進討。丁卯,以門下侍郎、平章事武元衡檢校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平章事、 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仍封臨淮郡公。將行,上御安福門慰勞之。癸酉,潤 州大將張子閬、李奉獨等執(zhí)李锜以獻。辛巳,锜從父弟宋州刺史銛、通事舍人銑坐 貶嶺外。

  十一月甲申,斬李锜于獨柳樹下,削锜屬籍。丙戌,以擒李锜潤州牙將張子良 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封南陽郡王;田少卿、李奉仙等為羽林將軍,并封公。甲辰,詔 司徒杜祐筋力未衰,起今后每日入中書視事。十二月甲寅,宰相李吉甫封贊皇侯。 丙辰,上謂宰臣曰:“朕覽國書,見文皇帝行事,少有過差,諫臣論諍,往復數(shù)四。 況朕之寡昧,涉道未明,今后事或未當,卿等每事十論,不可一二而止?!倍∷?, 東都國子監(jiān)增置學生一百人。癸亥,御史臺奏:“文武常參官準乾元元年三月十四 日敕,如有朝堂相吊慰及跪拜、待漏行立失序,語笑喧嘩;入衙入閣,執(zhí)笏不端, 行立遲慢;立班不正,趨拜失儀,言語微喧嘩穿班穿仗,出入閣門,無故離位;廊 下飲食,行坐失儀喧鬧;入朝及退朝不從正衙出入;非公事入中書等:每犯奪一月 俸。班列不肅,所由指摘,猶或飾非,即具聞奏貶責。臣等商量,于舊條每罰各減 一半,所貴有犯必舉?!睆闹?。丙寅,以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高崇文檢校司空、同平章 事,兼邠州刺史、邠寧慶節(jié)度使,充京西諸軍都統(tǒng)。壬申,禮部舉人,罷試口義, 試墨義十條,五經(jīng)通五,明經(jīng)通六,即放進士。舉人曾為官司科罰,曾任州縣小吏, 雖有辭藝,長吏不得舉送,違者舉送官停任,考試官貶黜。丙子,令宰臣宣敕:百 僚游宴過從餞別,此后所由不得奏報,務從歡泰。保義軍節(jié)度使劉澭卒。己卯,史 官李吉甫撰《元和國計簿》,總計天下方鎮(zhèn)凡四十八,管州府二百九十五,縣一千 四百五十三,戶二百四十四萬二百五十四,其鳳翔、鄜坊、邠寧、振武、涇原、銀 夏、靈鹽、河東、易定、魏博、鎮(zhèn)冀、范陽、滄景、淮西、淄青十五道,凡七十一 州,不申戶口。每歲賦入倚辦,止于浙江東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 湖南等八道,合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萬戶。比量天寶供稅之戶,則四分有一。天 下兵戎仰給縣官者八十三萬余人,比量天寶士馬,則三分加一,率以兩戶資一兵。 其他水旱所損,征科發(fā)斂,又在常役之外。吉甫都纂其事,成書十卷。是歲,吐蕃、 回紇、奚、契丹、渤海、牂柯、南詔并朝貢。

  三年春正月癸未朔。癸巳,群臣上尊號曰睿圣文武皇帝。御宣政殿受冊,禮畢, 移仗御丹鳳樓,大赦天下。庚子,涇原段祐請修臨涇城,在涇州北九十里,扼犬戎 之沖要,詔從之。戊申,罷左右神威軍,合為一,號天威軍。

  二月丙申,宰相李吉甫進封趙國公。己丑,以武昌軍節(jié)度使韓皋為潤州刺史、 鎮(zhèn)海軍節(jié)度、浙西觀察使。辛未,贈故布衣崔善真睦州司馬,忠諫而死于李锜也。 癸丑,以鄜坊節(jié)度使裴玢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丙子,以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路 恕為鄜州刺史、鄜坊節(jié)度使。戊寅,咸安大長公主卒于回紇。

  三月癸巳,郇王總薨。庚子,以定平鎮(zhèn)兵馬使硃士明為四鎮(zhèn)、北庭、涇原等州 節(jié)度使。乙巳,御宣政殿試制科舉人。

  夏四月癸丑,中使郭里旻酒醉犯夜,杖殺之,金吾薛伾、巡使韋纁皆貶逐。賜 硃士明名曰忠亮。乙丑,貶翰林學士王涯虢州司馬,時涯甥皇甫湜與牛僧孺、李宗 閔并登賢良方正科第三等,策語太切,權(quán)幸惡之,故涯坐親累貶之。壬申,大風毀 含元殿欄檻二十七間。乙亥,以嶺南節(jié)度使趙昌為江陵尹、荊南節(jié)度使,以戶部侍 郎楊于陵為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丁丑,以荊南節(jié)度使裴均為左仆射、判度支。 敕五月一日御殿受朝賀禮宜停。己卯,裴均于尚書省都堂上仆射。其送印及呈孔目 唱案授案,皆尚書郎為之,文武三品已上升階列坐,四品五品及郎官、御史拜于 下,然后召御史中丞、左右丞、侍郎升階答拜。雖修故事行之,議者論其太過。

  五月壬辰,兵部請復武舉,從之。甲午,敕東都畿、汝州都防御使及副使宜停, 所管將士三千七百三十人,隨畿、汝界分留守及汝州防御使分掌之。辛丑,右仆射 裴均請取荊南雜錢萬貫修尚書省,從之。丙午,正衙冊九姓回紇可汗為登啰里汨蜜 施合毗伽保義可汗。六月戊辰,詔以錢少,欲設畜錢之令,先告諭天下商貢畜錢者, 并令逐便市易,不得畜錢。天下銀坑,不得私扌采。癸亥,以邕管將黃少卿為歸順 州刺史,弟少高、少溫并授官,西原蠻酋也,貞元中屢寇邕管,至是歸款。乙丑, 罷江淮私堰埭二十二,從轉(zhuǎn)運使奏也。甲戌,以河南尹關(guān)除慶為東都留守。丁丑, 沙陀、突厥七百人攜其親屬歸振武節(jié)度伎范希朝,乃授其大首領(lǐng)曷勒河波陰山府都 督。

  秋七月辛巳朔,日有蝕之。己亥,復以度支安邑、解縣兩池留后為榷鹽使。丁 未,涪州復隸黔中道。八月庚申,復置東都防御兵七百人。九月己丑,淮南節(jié)度使 王鍔來朝。庚寅,以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于頔守司空、同平章事;以右仆射裴均檢校左 仆射、同平章事、襄州長史,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加宣武韓弘同平章事。丙申,以 戶部侍郎裴洎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戊戌,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吉甫檢校兵部 尚書、兼中書侍郎、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以淮南節(jié)度使王鍔 檢校司徒、河中尹、河中晉絳慈隰節(jié)度使。河中節(jié)度使、檢校司空、同平章事邠國 公杜黃裳卒。是秋,京師大雨。

  十月己酉朔。癸亥,以太常卿高郢為御史大夫。甲子,以御史中丞竇群為湖南 觀察使,既行,改為黔中觀察使。群初為李吉甫所擢用,及持憲,反傾吉甫,吉甫 謐其陰事,故貶之。丁卯,度支使下判案官,以四員為定。

  十一月甲午,橫海軍節(jié)度使程執(zhí)恭來朝。十二月庚戌,以臨涇縣為行原州,命 鎮(zhèn)將郝玼為刺史。自玼鎮(zhèn)臨涇,西戎不敢犯塞。甲子,南詔異牟尋卒。辛未,以諫 議大夫段平仲使南詔吊祭,仍立其子驃信苴蒙閣勸為南詔王。是歲,淮南、江南、 江西、湖南、山南東道旱。

  夏四月丙子朔。戊寅,國子祭酒馮伉卒。壬午,裴均進銀器一千五百兩,以違 敕,付左藏庫。甲申,令皇太子居少陽院。武功人張英奴撰《回波辭》惑眾,杖殺 之。丙申,撫州山人張洪騎牛冠履,獻書于光順門,書不足采,遣之。庚子,制故 太尉、西平郡王李晟宜編附屬籍。以太常卿李元素為戶部尚書、判度支,以商州刺 史元義方為福建觀察使。甲辰,以兵部侍郎權(quán)德輿為太常卿,仍賜金紫。以御史大 夫高郢為兵部尚書,以刑部郎中、侍御史知雜李夷簡為御史中丞。五月丙午朔。辛 酉,刑部尚書鄭元卒。丁卯,鹽鐵使、吏部尚書李巽卒。六月乙亥朔。丁丑,以河 東節(jié)度使李鄘為刑部尚書以充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以靈鹽節(jié)度使范希朝為太原尹、北 都留守、河東節(jié)度使;以右衛(wèi)上將軍王佖為靈州大都督府長史、靈鹽節(jié)度使。辛丑, 五嶺已北銀坑任人開采,禁錢不過嶺南。

  秋七月乙巳朔,御制《前代君臣事跡》十四篇,書于六扇屏風。是月,出書屏 以示宰臣,李籓等表謝之。丁未,渭南暴水,壞廬舍二百余戶,溺死六百人,命府 司賑給。乙卯,右羽林統(tǒng)軍高固卒。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簡彈京兆尹楊憑前為江西 觀察使時贓罪,貶憑臨賀尉。戊辰,以尚書右丞許孟容為京兆尹,賜金紫。八月甲 戌朔。癸未,兗州魚臺縣移置于黃臺市。丙申,安南都護張舟奏破環(huán)王國三萬余人, 獲戰(zhàn)象、兵械,并王子五十九人。癸卯,贈太師裴冕宜配享代宗廟庭,贈太師李晟、 贈太尉段秀實宜配享德宗廟庭。

  九月甲辰朔。庚戌,以成德軍都知兵馬使、鎮(zhèn)府右司馬王承宗起復檢校工部尚 書,充成德軍節(jié)度使;以德州刺史薛昌朝檢校左常侍,充保信軍節(jié)度、德棣等州觀 察等使。昌朝,薛嵩之子,婚于王氏,時為德州刺史。朝廷以承宗難制,乃割二州 為節(jié)度,以授昌朝。制才下,承宗以兵虜昌朝歸鎮(zhèn)州。丁卯,邠寧節(jié)度使、檢校司 空、同平章事高崇文卒。

  冬十月癸酉朔,以右羽林統(tǒng)軍閻巨源為邠州刺史、邠寧慶節(jié)度使,以少府監(jiān)崔 颋為同州刺史、本州防御、長春宮等使、癸未,詔:“成德軍節(jié)度使王承宗頃在苫 廬,潛窺戎鎮(zhèn)。而內(nèi)外以事君之禮,叛而必誅;分土之儀,專則有辟。朕念其先祖 嘗有茂勛,貸以私恩,抑于公議。使臣旁午以告諭,孽童俯伏以陳誠,愿獻兩州, 期無二事。朕亦收其后效,用以曲全,授節(jié)制于舊疆,齒勛賢于列位。況德、棣本 非成德所管,昌朝又是承宗懿親,俾?lián)峤?,斯誠厚澤,外雖兩鎮(zhèn),內(nèi)是一家。而 承宗象恭懷奸,肖貌稔惡,欺裴武于得位之后,囚昌朝于授命之中。加以表疏之章, 悖慢斯甚,義士之所興嘆,天地之所不容。恭行天誅,蓋示朝典,承宗在身官爵, 并宜削奪?!币陨癫咦筌娭形就峦怀需瓰殒?zhèn)州行營招討處置等使,以龍武將軍趙萬 敵為神策先鋒將,內(nèi)官宋惟澄、曹進玉、馬朝江等為行營館驛糧料等使。京兆尹許 孟容與諫官面論,征伐大事,不可以內(nèi)官為將帥,補闕獨孤郁其言激切。詔旨只改 處置為宣慰,猶存招討之名。己丑,詔軍進討,其王武俊、士真墳墓,軍士不得樵 采,其士平、士則各守本官,仍令士則各襲武俊之封。庚寅,冊鄧王寧為皇太子。 癸巳,以冊儲,肆赦系囚,死罪降從流,流以下遞降一等。文武常參官、外州府長 官子為父后者,賜勛兩轉(zhuǎn)。工部侍郎歸登、給事中呂元膺為皇太子諸王侍讀。己亥, 吐突承璀軍發(fā)京師,上御通化門勞遣之。

  十一月癸卯朔,浙西蘇、潤、常州旱儉,賑米二萬石。甲子,河南尹杜兼卒。 己巳,彰義軍節(jié)度使、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吳少誠卒。十二月壬申朔,以戶部侍郎 張弘靖為陜府長史、陜虢觀察陸運等使,賜金紫。以陜虢觀察使房式為河南尹。中 丞李夷簡奏:“諸州府于兩稅外違格科率,請諸道鹽鐵、轉(zhuǎn)運、度支、巡院察訪報 臺司,以憑舉奏。”從之。

  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己巳,浙西觀察使韓皋以杖決安吉令孫澥致死,有乖典法, 罰一月俸料。

  二月辛未朔。戊子,禮院奏東宮殿閣名及宮臣姓名,與太子名同者改之,其上 臺官列、王官爵土無例輒改,從之。東臺監(jiān)察御史元稹攝河南尹房式于臺,擅令停 務,貶江陵府士曹參軍。

  三月辛丑朔,宰相杜祐與同列宴于樊川別墅,上遣中使賜酒饌。乙巳,以御史 中丞李夷簡為戶部侍郎、判度支,以兵部侍郎王播為御史中丞。癸巳,以太子賓客 鄭絪檢校禮部尚書、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己未,制以遂王宥為彰義軍節(jié)度使, 以申州刺史吳少陽為申光蔡節(jié)度留后。甲子,大風折木。丁卯,宰相于頔請依杜祐 例一月三朝,從之。

  夏四月庚午朔。癸酉,戶部尚書李元素卒。甲申,鎮(zhèn)州行營招討使吐突承璀執(zhí) 昭義節(jié)度使盧從史,載從史送京師。丁亥,河東范希朝奏破賊于木刀溝。福州復置 侯官、長樂二縣,建州置將樂縣。壬申,以昭義都知兵馬使、潞州左司馬烏重胤為 懷州刺史、河陽三城懷州節(jié)度使,以河陽節(jié)度使孟元陽為潞州長史、昭義軍節(jié)度、 澤潞磁邢洺觀察使。戊戌,貶前昭義節(jié)度使盧從史為驩州司馬。

  五月庚子朔。乙巳,昭義軍三千人夜?jié)⒈嘉褐荨S疑癫哕娛苟蔚v卒。庚申,吐 蕃使論思即熱朝貢,并歸鄭叔矩、路泌之柩。六月庚午朔。戊寅,以太府卿李少和 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奚、回紇、室韋寇振武。癸巳,應給食實封例,節(jié)度使 兼宰相,每食實封百戶,歲給八百端匹,若是絹,加給綿六百兩;節(jié)度使不兼宰相, 每百戶給四百端匹;軍使諸衛(wèi)大將軍,每百戶給三百五十端匹。

  秋七月己亥朔。庚子,承宗遣判官崔遂上表自首,請輸常賦,朝廷除授官吏。 丁未,詔昭洗王承宗,復其官爵,待之如初。諸道行營將士,共賜物二十八萬四百 三十端匹。時招討非其人,諸軍解體,而籓鄰觀望養(yǎng)寇,空為逗撓,以弊國賦。而 李師道、劉濟亟請昭雪,乃歸罪盧從史而宥承宗。不得已而行之也。幽州劉濟加中 書令,魏博田季安加司徒,淄青李師道加仆射,并以罷兵加賞也。乙卯,幽州節(jié)度 使劉濟為其子總鴆死。庚申,以虔州刺史馬總為安南都護、本管經(jīng)略使。八月乙巳 朔。乙亥,上顧謂宰臣曰:“神仙之事信乎?李籓對曰:“神仙之說,出于道家; 所宗《老子》五千文為本?!独献印分笟w,與經(jīng)無異。后代好怪之流,假托老子神 仙之說。故秦始皇遣方士載男女入海求仙,漢武帝嫁女與方士求不死藥,二主受惑, 卒無所得。文皇帝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古詩云:‘服食求神仙,多為藥 所誤?!\哉是言也。君人者,但務求理,四海樂推,社稷延永,自然長年也?!?上深然之。以浙東觀察使薛蘋為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以常州刺史李遜為越州刺 史、浙東觀察使。以都官郎中韋貫之為中書舍人,起居舍人裴度為司封員外郎、知 制誥。癸巳,以鄧州刺史崔詠為邕州刺史、本管經(jīng)略使。

  九月戊戌朔。辛亥,以吐突承璀復為左軍中尉。諫官以承璀建謀討伐無功,請 行朝典。上宥之,降承璀為軍器使。乃以內(nèi)官程文干為左軍中尉。壬戌,以瀛州刺 史劉總起復受幽州長史,充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癸亥,以兵部尚書高郢為右仆射致 仕。丙寅,制以正議大夫、守太常卿、上柱國、襄武縣開國侯、賜紫金魚袋權(quán)德輿 可守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卯,翰林學士獨孤郁守本官起居,以妻父權(quán) 德輿在中書,避嫌也。

  冬十月戊辰朔,以京兆尹許孟容為兵部侍郎,以中丞王播代容,又以呂元膺代 播。升平大長公主薨。庚辰,宰相裴垍進所撰《德宗實錄》五十卷,賜垍錦彩三百 匹、銀器等,史官蔣武、韋處厚等頒賜有差。辛巳,定州將楊伯玉誘三軍為亂,拘 行軍司馬任迪簡。別將張佐元殺伯玉,迪簡謀歸朝,三軍懼,乃殺佐元。壬辰,制 以迪簡檢校工部尚書、定州長史,充義武軍節(jié)度觀察、北平軍等使。甲午,以前義 武軍節(jié)度、檢校太尉、兼太子太傅、同平章事張茂昭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河中尹, 充河中晉絳慈隰節(jié)度使。

  十一月戊戌朔,浙西奏當鎮(zhèn)舊有丹陽軍,今請并為鎮(zhèn)海軍,從之。庚子,右金 吾衛(wèi)大將軍伊慎降為右衛(wèi)將軍,以行賂三十萬與中尉第五從直,求為河東節(jié)度故也。 甲辰,會王纁薨。庚戌,以前河中節(jié)度使王鍔檢校司空、兼太子太傅、太原尹、北 都留守、河東節(jié)度使。以代州刺史阿跌光進為單于大都護、振武麟勝節(jié)度度支營田 觀察押蕃落等使。庚申,以中書侍郎、平章事裴垍為兵部尚書。以前保信軍節(jié)度使、 德州刺史薛昌朝為右武衛(wèi)將軍。前為王承宗虜之,囚于鎮(zhèn)州,至是歸朝故也。丙寅, 吏部郎中柳公綽獻《太醫(yī)箴》,上深喜納,遣中使勞之。

  十二月丁卯朔。癸酉,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刑部尚書李鄘檢校吏部尚書,兼揚府 長史,充淮南節(jié)度使。以河南尹房式為宣州刺史、宣歙池觀察、采石軍等使。以前 宣歙觀察使盧坦為刑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壬午,以吏部郎中柳公綽為御史 中丞。以前御史中丞呂元膺為鄂州刺史、鄂黃岳沔蘄安黃等州觀察使。以鄂岳察使 郗士美為河南尹。新授諫議大夫蔣武請改名乂。以吏部侍郎崔邠為太常卿。

  六年春正月丙寅朔。丙申,以彰義軍留后吳少陽檢校工部尚書,充彰義軍節(jié)度、 申光蔡等州觀察使。敕諫議大夫孟簡、給事中劉伯芻、工部侍郎歸登、右補闕蕭俯 等于豐泉寺翻譯《大乘本生心地觀音經(jīng)》。庚申,以淮南節(jié)度使、中書侍郎、同平 章事、趙國公李吉甫復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

  二月丙寅朔。壬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籓為太子詹事。籓與吉甫不葉,吉 甫既用事,故罷籓相位。丙子,河中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中書令張茂昭卒。以太府 卿裴次元為福建觀察使。己丑,訴王造薨。癸巳,以陜虢觀察使絳弘靖檢校禮部尚 書、河中尹、晉絳慈等州節(jié)度使,以右丞衛(wèi)次公為陜府長史、陜虢觀察使。以中書 舍人、翰林學士李張為戶部侍郎。以京畿民貧,貸常平義倉粟二十四萬石,諸道州 府依此賑貸。

  三月乙未朔,以河南尹郗士美檢校工部尚書,兼潞府長史、昭義軍節(jié)度使。丁 未,以檢校右仆射嚴綬為江陵尹荊南節(jié)度使。河東舊使錫錢,民頗為弊,宜于蔚州 置五爐鑄錢。乙卯,畿內(nèi)軍鎮(zhèn)牧放,駙馬貴族略獲,并不得帶兵仗,恐雜盜也。

  夏四月乙丑朔。戊辰,兵部尚書裴垍為太子賓客,以諫議大夫裴堪為同州防御 從事使。庚午,以戶部侍郎、判度支李夷簡檢校禮部尚書、襄州大都督府長史、山 南東道節(jié)度使;以刑部侍郎、鹽鐵轉(zhuǎn)運使盧坦為戶部侍郎、判度支;京兆尹王播為 刑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以福建觀察使元義方為京兆尹。癸酉,以張茂昭家 妓四十七人歸定州。己卯,月近房。以前荊南節(jié)度使趙宗儒為刑部尚書。東都留守 鄭余慶為兵部尚書,依前留守。王播奏:江淮河嶺已南、兗鄆等鹽院,元和五年都 收賣鹽價錢六百九十八萬五千五百貫。校量未改法已前四倍抬估,虛錢一千七百四 十六萬三千七百貫。除鹽本外,付度支收管。從之。辛卯,戶部奏置巡官。

  五月甲午朔,取受王承宗錢物人品官王伯恭杖死。庚子,以左金吾衛(wèi)將軍李惟 簡檢校戶部尚書、鳳翔尹、隴右節(jié)度使。丙午,前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檢校左仆射、 平章事裴均卒。壬子,以振武節(jié)度阿跌光進夙彰誠節(jié),久立茂勛,宜賜姓李氏。弟 洺州刺史光顏,已從別敕處分。

  六月甲子朔,減教坊樂人衣糧。丁卯,中書門下奏:

  官省則事省,事省則人清;官煩則事煩,事煩則人濁。清濁之由,在官之煩省。 國家自天寶已后,中原宿兵,見在軍士可使者八十余萬。其余浮為商販,度為僧道, 雜入色役,不歸農(nóng)桑者,又十有五六。則是天下常以三分勞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坐 衣待食之輩。今內(nèi)外官給俸料者不下一萬余員,其間有職出異名,奉離本局,府寺 曠廢,簪組因循者甚眾。況斂財日寡而授祿至我,設官有限而入色無數(shù),九流安得 不雜,萬物安得不煩。漢初置郡不過六十,文景醲化,百官莫先,則官少不必政紊, 郡多不必事理。今天下三百郡,一千四百縣。故有一邑之地,虛設群司,一鄉(xiāng)之甿, 徒分縣職,所費至廣,所制全輕。伏請敕吏兵部侍郎、郎中、給事中、中書舍人各 一人,錯綜利病,詳定廢置,吏員可并省者并省之,州縣可并合者并合之,每年入 仕者可停減者停減之。此則利廣而易求,官少而易理,稍減冗食,足寬疲甿。又國 家舊章,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其余職田祿米,大約不過千石,自一品以 下,多少可知。艱難已來,禁綱漸弛,于是增置使額,厚請俸錢。故大歷中權(quán)臣月 俸有至九千貫者,列郡刺史無大小給皆千貫。常袞為相,始立限約,至李泌又量其 閑劇,隨事增加,時謂通濟,理難減削。然猶有名存職廢,額去俸存,閑劇之間, 厚薄頓異。將為永式,須立常規(guī)。

  從之。乃命給事中段平仲、中書舍人韋貫之、兵部侍郎許孟容、戶部侍郎李絳 等詳定減省。甲申,以御史中丞柳公綽為湖南觀察使。丁亥,太白近右執(zhí)法。戊子, 賜御史中丞竇易直緋魚袋。

  秋七月癸巳朔,尚書右仆射致仕高郢卒。庚申,贈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裴 垍太子少傅。八月癸亥朔,戶部侍郎李絳奏:“諸州闕官職田祿米,及見任官抽一 分職田,請所在收貯,以備水旱賑貸。”從之。乙丑,以天德軍防御使張煦為夏州 刺史、夏綏銀等州節(jié)度使。丁卯,荊南先置永安軍,宜停。辛巳,以常州刺史崔芃 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九月癸巳朔,以蜀州刺史崔能為黔中觀察使。戊戌,富 平縣人梁悅為父復仇,殺秦杲,投獄請罪。特敕免死,決杖一百,配流循州。職方 員外郎韓愈獻議執(zhí)奏之。減諸司流外總一千七百六十九人。貶黔中觀察使竇群為開 州刺史,以為政煩苛,辰、錦二州蠻叛故也。

  冬十月,以前夏州節(jié)度使李愿檢校兵部尚書、徐州刺史,充武寧軍節(jié)度使。戊 辰,以戶部尚書韓皋為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省事。以太子詹事李籓為華州刺史、 潼關(guān)防御、鎮(zhèn)國軍使。以東都留守鄭余慶為吏部尚書。己巳,詔:“朕于百執(zhí)事、 群有司,方澄源流,以責實效。轉(zhuǎn)運重務,專委使臣,每道有院,分督其任;今陜 路漕引悉歸中都,而尹守職名尚仍舊貫。又諸道都團練使,足修武備以靖一方;而 別置軍額,因加吏祿,亦既虛設,頗為浮費。思去煩以循本,期省事以使人。其河 水陸運、陜府陸運、潤州鎮(zhèn)海軍、宣州采石軍、越州義勝軍、洪州南昌軍、福州靖 海軍等使額,并宜停。所收使已下俸料一事已來,委本道充代百姓闕額兩稅,仍具 數(shù)奏聞?!蔽煲t:“王者之牧黎元也,愛之如子,視之如傷。茍或風雨不時, 稼穡不稔,則必除煩就簡,惜力重勞,以圖便安,以阜生業(yè)。況邦畿之內(nèi),百役所 業(yè),雖勤恤之令亟行,而供億之制猶廣。重以經(jīng)夏炎又,自秋霖澤,南畝虧播植 之功,西成失豐登之望。內(nèi)管口食,外牽王徭,豈惟轉(zhuǎn)輸之虞,慮有餒殍之患。斯 蓋理道猶郁,和氣未通,永言于茲,良所咎嘆。京兆府每年所配折糶粟二十五萬石 宜放。于百姓有粟情愿折納者,時估外特加優(yōu)饒。今春所貸義倉粟,方屬歲饑,容 至豐熟歲送納。元和五年已前諸色逋租并放。百官職田,其數(shù)甚廣,今緣水潦,諸 處道路不通,宜令所在貯納,度支支用,令百官據(jù)數(shù)于太倉請受。遭水旱處,通計 所損,便與除破,不得檢覆。為理之本,在乎安人。咨爾尹京宰邑之臣,實為親人 阜俗之寄,必當詢其疾苦,奉我詔條,恤隱為心,無怠于事,罔或徇利以剝下,吐 剛而茹柔,使閭井咸安,惸嫠獲濟。各勉忠孝,宜悉朕懷。”丙戌,以諫議大夫孔 戣為皇太子諸王侍讀。

  十一月壬辰朔。癸巳,新授華州刺史李籓卒。乙巳,以工部尚書趙昌檢校兵部 尚書,兼華州刺史,充潼關(guān)防御、鎮(zhèn)國軍等使。

  十二月癸亥朔。壬申,詔委宗正卿選人門嫁十六宅諸王女,仍封為縣主。甲申, 京兆尹元義方、戶部侍郎判度支盧坦以違令立戟,罰一月俸,收奪所請門戟。己丑, 制以朝義郎、守尚書戶部侍郎、驍騎尉、賜紫金魚袋李絳為朝議大夫、守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閏十二月辛卯朔,右衛(wèi)上將軍伊慎卒。辛亥,皇太子寧薨,謚 曰惠昭,廢朝三日。國典無太子薨禮,國子司業(yè)裴苣精禮學,特賜于西內(nèi)定儀。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17868.html

古文典籍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