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節(jié)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節(jié)」原文
梁惠王認為自己是為民分憂的,可是孟子卻不這樣認為,他舉了個戰(zhàn)爭中逃跑的例子,五十步笑百步,同樣是逃跑,有什么資格譏笑別人呢?也就是說,所有的統(tǒng)治者都不愿意自己的民眾死得光光的,當有天災(zāi)人禍發(fā)生時,統(tǒng)治者們總要顧及一下民眾,以期得到民眾的擁護。但是這種顧及,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民的安居樂業(yè)問題。所以不是最佳的行為方式。所以孟子提出了“不違農(nóng)時,……養(yǎng)生喪死無憾”的等等王道政策。
這些為民著想的政策,其實從周初以來就有的,如《國語?魯語上》:“鳥獸孕,水蟲成,獸虞于是乎禁罝羅,矠魚鱉以為夏犒,助生阜也。鳥獸成,水蟲孕,水虞于是禁罝罜蔍,設(shè)阱鄂,以實廟庖,畜功用也?!薄秶Z?周語》說:“周制有之曰:‘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災(zāi)也?!溻艧o非谷土,民無懸耜,野無奧草,不奪民時,不蔑民功,有優(yōu)無匱,有逸無罷。國有班事,縣有序民。今陳國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間,功成而不收,民罷于逸樂,是棄先王之法制也?!币约啊墩撜Z》中孔子有許多愛民思想,這些很好的為民政策為什么沒有得到發(fā)揚和傳承呢?這就要從周初的大封建說起,本來分封而建立諸侯邦國是件好事,是周初統(tǒng)治者將自己信得過的人派出去鎮(zhèn)守各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世襲制的弊病和陋規(guī),后來各諸侯邦國的繼承者們都將所轄之地認為是自己的私有,而既得利益不容侵犯,個人利益更不容侵犯,于是私有制就愈演愈烈,從爭奪人類賴以飽腹的食物開始,到爭奪財產(chǎn),再到爭奪可以生產(chǎn)財產(chǎn)的土地,人類的私欲失去了限度,變得荒淫而可怕。人類更失去了應(yīng)該凝聚的特性,成了一盤散沙,各自為陣,頑固地堅持著所謂的民族習慣、民族風俗(所謂的優(yōu)秀種族),個人利益,并且在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問題上,采取了純粹的地方保護主義,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根本不考慮、不在乎別人的生存環(huán)境、生存條件,不考慮、不在乎別人的生存與發(fā)展,不考慮、不在乎大自然運行的獨特規(guī)律,只想自己來統(tǒng)治這個大地上的人類,統(tǒng)治大自然,作威作富,只手遮天。因此就有了混亂不堪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孟子在此時重提王道和愛民思想,重提行為方式問題,是有著很重要的歷史意義的。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p>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1540.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 登車宿遷北,萬頃鋪瓊田
-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shù)峰西
- 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fā)
- 典盡客衣三尺雪,煉精詩句一頭霜
-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