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經(jīng)_出軍譯文
-
查閱典籍:《反經(jīng)》——「反經(jīng)·出軍」原文
兵械,是兇器;戰(zhàn)爭,是危險之事;戰(zhàn)場,是尸體橫列的地方。因此帝王不得已才通過戰(zhàn)爭解決紛爭。[凡是天上有白云如匹布一樣經(jīng)過丑未,天下多戰(zhàn)事,如有赤云戰(zhàn)事尤其多。有時云如匹布滿天,有時云如胡人的行列陣勢,都是天下多戰(zhàn)事的征兆。有時在子日四望無云,唯獨看見赤云如施旗,天下會有戰(zhàn)爭興起。如果赤云遍布四方,那么天下到處都有烽煙燃起,戰(zhàn)事不斷。有時四望無云,只在天邊有黑云,也是天下多戰(zhàn)事的征兆,三天里如果有雨,那么兵災(zāi)可以化解。有時天上赤云燦爛,在看見赤云的地方,會有戰(zhàn)事大起。凡是有白云如仙人的衣裳片片連結(jié),戰(zhàn)斗雙方的軍隊會相互追逐,疲勞之后仍會再次振奮,此時會有長達千里的戰(zhàn)爭。有時天上云的形狀有如人拿著刀盾,這是有不義戰(zhàn)爭發(fā)生的征兆。有時有白色云氣廣六丈,從東向西鋪向天空,這也是戰(zhàn)事將起的征兆。如有青色云氣,則是有大喪的征兆。]
所以說,拯救紛亂,誅伐暴虐的,稱之為“義兵”,統(tǒng)帥正義者可以稱王。
敵人侵犯我,不得已起而抗爭的稱之為“應(yīng)兵”,這種反抗侵略、保衛(wèi)家園的軍隊一定獲勝;如奮爭之意、憤恨之情不足,則不能取勝。因憤怒而發(fā)動戰(zhàn)爭的,稱之為“忿兵”,士兵心懷怨恨則要失敗。貪圖他國土地,看重別人財物的,稱之為“貪兵”,士兵貪婪,必然要被攻破。依仗國大人多,想向敵人顯示威風(fēng)的,稱之為“驕兵”,士兵驕做自得,就會被消滅。
[禁止暴虐,拯救紛亂的,稱“義兵”,要以禮遇使其順服;依仗人多勢眾征伐的,稱“強兵”,要以謙遜的態(tài)度使其順服;因為憤怒興師動眾的,稱“剛兵”,要以言辭使其順服;背棄禮義、貪圖利益,稱“暴兵”,要以欺詐之計使其順服;國家危險、眾人疲憊,借機起兵作亂的,稱“逆兵”,要以威權(quán)使其順服。]
由此可知,圣人用兵打仗,不是自己有什么偏好,而是以此來誅殺暴虐、討伐逆亂。以仁義之師討伐不義,就如同放開江河水澆滅螢火一樣。自己占據(jù)有利地形,在下有不測深淵的懸崖邊上將敵手推下去,那是一定會成功的。
所以內(nèi)心自信、從容恬適的人,是不看重戰(zhàn)場上傷了多少人的。因此說,荒居遠處的人如不順服,那么就要完善文教德化使他們歸來。如果完善了文教德化,還不能使他們歸順,那就要命令將軍出兵,用武力使他們歸順。
將帥,是國君的輔佐,負有保護人命的職責(zé)。所以說,為將的不了解兵,無異于把自己的君主交給了敵人;為君的不懂得選擇將,等于是把自己的國家交給了敵人。將帥既已知兵,君主既已選好了大將,天子就要避開正殿,在偏殿召見準備任命的大將,告訴他說:“國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了將軍身上,現(xiàn)在某國不愿臣服,希望將軍前去討伐。”于是命令太史準備占卜。太史先齋戒三日,選擇吉日,把斧鎖授給將軍。國君進入太廟正殿的大門,站在東側(cè),面向西,進入君位。將軍隨后跟人,面向北而立,居于臣位。這時,國君親手捧著鎖,持著斧鉞的首端,而將柄端交給將軍,說:“從這里往上直到天宇,都由將軍全權(quán)管理。”接著又拿起斧,拿著斧柄而將斧刃授予將軍,說:“從這里往下直到大海的深淵,也由將軍將軍全權(quán)管理?!睂④娊邮芰巳蚊?,向君主拜謝說:“臣聽說國家大事,處理決斷都必須依靠君王,不能受外面的干預(yù),軍隊中的事,變化多端,處理決斷都必須依靠將領(lǐng),君王不能遙控作戰(zhàn)。如果臣下不是忠心耿耿,便不能報效君王;如果臣下猶疑不決,便不能迎敵應(yīng)戰(zhàn)。臣既然接受任命,負責(zé)指揮戰(zhàn)爭,臣不敢活著回來。”于是辭別國君而行,通過象征必死決心的兇門出發(fā)。所以在司馬穰苴撰寫的兵書《司馬法》中說:“進攻退守唯看時機,不能考慮國君的意見如何?!睂O子說:“將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聽。”古語說:“城門以內(nèi),由國王控制;城門以外,由將帥控制。”《漢書》說:“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聞天子的圣旨?!?/p>
由此可知,集結(jié)軍隊,在城后接受命令,即使接受的是推動車輪的任務(wù),也應(yīng)當(dāng)把它看作和持掌軍旗一樣重要。全軍將士都要做到上不受天時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阻隔,前邊敵人不敢阻擋,后面沒有君王的牽制,唯軍令是從,這樣,才可以成就偉大的功業(yè)。所以說,將軍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而國君不去隨意干預(yù),才能取得勝利。這些名言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趙子曰:“《詩》云‘允文允武’,《書》稱‘乃武乃文’。”孔子曰:“君子有文事,必有武備?!薄秱鳌吩唬骸疤焐宀模癫⒂弥?,廢一不可,誰能去兵?”黃帝與蚩尤戰(zhàn),顓頊與共工爭,堯伐歡兜,舜伐有苗,啟伐有扈,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漢高有京索之戰(zhàn),光武興昆陽之師,魏動官渡之軍,晉舉平吳之役,故《呂氏春秋》曰:“圣王有仁義之兵,而無偃兵?!薄痘茨献印吩唬骸耙詮U不義而授有德者也?!笔侵⊥ò裕文伤?!自古兵書殆將千計,若不知合變,雖多亦奚以為?故曰:少則得,多則惑,所以舉體要而作“兵權(quán)”云。
夫兵者,兇器也。戰(zhàn)者,危事也。兵戰(zhàn)之場,立尸之所,帝王不得已而用之矣。(凡天有白云如匹布經(jīng)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蛴性迫缙ゲ季固?,或有云如胡人行列陣,皆天下多兵?;蛉勺尤账耐麩o云,獨見赤云如旌旗,天下兵起。若遍四方者,天下盡兵?;蛩耐麩o云,獨見黑云極天,亦天下兵起,三日內(nèi)有雨,災(zāi)解。或有赤云赫然者,所見之地,兵大起。凡有白云如仙人衣,千萬連結(jié),部隊相逐,罷而復(fù)興,當(dāng)有千里兵?;蛴腥缛顺值稑J,此暴兵氣也。或有白云廣六丈,東西竟天者,亦兵起也。青者,有大喪也。)
故曰: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于己,不得已而用之,謂之應(yīng)兵,兵應(yīng)者勝。爭恨小故,不勝憤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敗。利人土地寶貨者,謂之貪兵,兵貪者破。恃國之大,矜人之眾,欲見威于獻,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夫禁暴救亂,曰義兵,可以禮服;恃眾以伐,曰強兵,可以謙服;因怒興師,曰剛兵,可以辭服;棄禮貪利,曰暴兵,可以詐服;國危人疲,舉事動眾,曰逆兵,可以權(quán)服。)
是知圣人之用兵也,非好樂之,將以誅暴討亂。夫以義而誅不義,若決江河而溉螢火,臨不測之淵而欲墮之,其克之必也。所以必優(yōu)游恬泊者何?重傷人物。故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辈灰缘聛?,然后命將出師矣。
夫?qū)⒄撸瑖o也,之人司命也。故曰:將不知兵,以其主與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與敵也。將既知兵,主既擇將,天子居正殿而召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將軍,今某國不臣,愿煩將軍應(yīng)之。使太史卜齋擇日,授以釜鉞。君入太廟,西面而立,將軍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其首,授其柄,曰:“從是以上至天者,將軍制之?!蹦藦?fù)操柄,授與刃,曰:“從是以下至淵者,將軍制之?!睂⒓仁苊?,拜而報曰:“臣聞:國不可從外理,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yīng)敵。臣既受命,專釜鉞之威,臣不敢還諸?!蹦宿o而行,鑿兇門而出。故《司馬法》曰:“進退唯時,無曰寡人?!睂O子曰:“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古語曰:“閫以內(nèi),寡之制之;閫以外,將軍制之?!薄稘h書》曰:“唯聞將軍之命,不聞天子之詔?!?
故知合軍聚眾,在于閫外,受推轂之寄,當(dāng)秉旄之重。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敵于前,無君于后,乃可成大業(yè)矣。故曰:“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之謂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12469.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 阿香秋夢起嬌啼,玉女傳幽素
- 飛云當(dāng)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
-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少室眾峰幾峰別,一峰晴見一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