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_觀周譯文
-
查閱典籍:《孔子家語》——「孔子家語·觀周」原文
孔子對南宮敬叔說:“我聽說老子博古通今,通曉禮樂的起源,明白道德的歸屬,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師,現(xiàn)在我要到他那里去?!蹦蠈m敬叔回答說:“我遵從您的意愿?!?/p>
于是南宮敬叔對魯國國君說:“我接受父親的囑咐說:‘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祖在宋國消亡了。他的祖先弗父何,最初擁有了宋國,后來給了弟弟厲公。到了正考父時(shí),輔佐戴公、武公、宣公三個(gè)國君,三次任命,他一次比一次恭敬。因此他家鼎上刻的銘文說:“第一次任命,他彎著腰;第二次任命,他彎著身子;第三次任命,他俯下身子。他靠著墻根走,也沒有人敢欺侮他。在這個(gè)鼎里煮稠粥,煮稀粥,用來糊口?!彼墓Ь垂?jié)儉就到了這種地步?!皩O紇曾說過這樣的話:‘圣人的后代,如果不能執(zhí)掌天下,那么必定有圣明的君主使他通達(dá)??鬃訌男【拖埠枚Y儀,他大概就是這個(gè)人吧。’我父親又囑咐我說:‘你一定要拜他為師?!F(xiàn)在孔子將要到周國去,觀看先王遺留的制度,考察禮樂所達(dá)到的高度,這是大事業(yè)??!您何不提供車子資助他呢?我請求和他一起去?!?/p>
魯君說:“好?!彼徒o孔子一輛車,兩匹馬,派了一個(gè)人侍候他給他駕車。南宮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國??鬃酉蚶献釉儐柖Y,向萇弘詢問樂,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考察明堂的規(guī)則,察看宗廟朝堂的制度。于是感嘆地說:“我現(xiàn)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國稱王天下的原因?!?/p>
離開周國時(shí),老子去送他,說:“我聽說富貴者拿財(cái)物送人,仁者用言語送人。我雖然不能富貴,但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稱號,請讓我用言語送你吧!凡是當(dāng)今的士人,因聰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歡譏諷議論別人的人;因知識廣博喜好辯論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發(fā)別人隱私的人。作為人子不要只想著自己,作為人臣要盡職全身?!笨鬃诱f:“我一定遵循您的教誨?!睆闹車祷佤攪?,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從遠(yuǎn)方來向他學(xué)習(xí)的,大約有三千人。
孔子觀看明堂,看到四門的墻上有堯舜桀紂的畫像,畫出了每個(gè)人善惡的容貌,并有關(guān)于國家興亡告誡的話。還有周公輔佐成王,抱著成王背對著屏風(fēng)面朝南接受諸侯朝見的畫像。
孔子走來走去地觀看著,對跟從他的人說:“這是周朝興盛的原因啊。明亮的鏡子可以照出形貌,古代的事情可以用來了解現(xiàn)在。君主不努力沿著在使國家安定的路上走,而忽視國家危亡的原因,這和倒著跑卻想追趕上前面的人一樣,難道不糊涂嗎?”
孔子在周國觀覽,進(jìn)入周太祖后稷的廟內(nèi)。廟堂右邊臺階前有銅鑄的人像,嘴被封了三層,還在像的背后刻著銘文:“這是古代說話謹(jǐn)慎的人。警戒??!不要多言,多言多敗;不要多事,多事多患。安樂時(shí)一定要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以為話多不會有什么傷害,禍患是長遠(yuǎn)的;不要以為話多沒什么害處,禍患將是很大的;不要認(rèn)為別人聽不到,神在監(jiān)視著你。初起的火苗不撲滅,變成熊熊大火怎么辦?涓涓細(xì)流不堵塞,終將匯集為江河;長長的線不弄斷,將有可能結(jié)成網(wǎng);細(xì)小的枝條不剪掉,將來就要用斧砍。如能謹(jǐn)慎,是福的根源。口能造成什么傷害?是禍的大門。強(qiáng)橫的人不得好死,爭強(qiáng)好勝的人必定會遇到對手。盜賊憎恨物主,民眾怨恨長官。君子知道天下的事不可事事爭上,所以寧愿居下;知道不可居于眾人之先,所以寧愿在后。溫和謙恭謹(jǐn)慎修德,會使人仰慕;守住柔弱保持卑下,沒人能夠超越。人人都奔向那里,我獨(dú)自守在這里;人人都在變動,我獨(dú)自不移。智慧藏在心里,不向別人炫耀技藝;我雖然尊貴高尚,人們也不會害我。有誰能做到這樣呢?江海雖然處于下游,卻能容納百川,因?yàn)樗貏莸拖?。上天不會親近人,卻能使人處在它的下面。要以此為戒啊!”
孔子讀完這篇銘文,回頭對弟子說:“你們要記住??!這些話實(shí)在而中肯,合情而可信。《詩經(jīng)》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⑸硇惺履軌蜻@樣,哪還能因言語惹禍呢?”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徃矣.」對曰:「謹(jǐn)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dāng)世,則必有明君而達(dá)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yè)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徃.」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jiān)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於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cái),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凡當(dāng)今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閎達(dá)而危其身,好發(fā)人之惡者也;無以有己為人子者,無以惡己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yuǎn)方弟子之進(jìn),蓋三千焉.
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墉有堯舜之容,桀紂之象,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負(fù)斧扆,南面以朝諸侯之圖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謂從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鏡所以察形,徃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務(wù)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走而欲求及前人也,豈不惑哉.」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疅o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喟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wǎng)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zhí)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dú)守此.人皆或之,我獨(dú)不徙.內(nèi)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人識之,此言實(shí)而中,情而信.詩曰:『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孔子見老聃而問焉,曰:「甚矣道之於今難行也,吾比執(zhí)道,而今委質(zhì)以求當(dāng)世之君而弗受也,道於今難行也.」老子曰:「夫說者流於辯,聽者亂於辭,如此二者,則道不可以忘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fèi)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10920.html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jì)」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鄉(xiāng)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 兩人對酌山花開, 一杯一杯再一杯
- 幾度思?xì)w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