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人生經(jīng)歷
-
施才 李斯生于戰(zhàn)國末年,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人,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看到廁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廁所來,它們都趕快逃走;但在米倉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戲交配,沒有人或狗帶來的威脅和驚恐。于是,他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他認為人無所謂能干不能干,聰明才智本來就差不多,富貴與貧賤,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和選擇環(huán)境。在戰(zhàn)國時期人人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業(yè)來。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荀卿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他是打著孔子的旗號講學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樣墨守成規(guī),而是從當時的政治形勢出發(fā),對孔子的儒學進行了發(fā)揮和改造,因而很適合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shù)”。李斯學完之后,反復思考應(yīng)該到哪個地方才能顯露才干,得到榮華富貴呢?經(jīng)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他認為楚王無所作為,其它各國也在走下坡路,決定到秦國去。 臨行之前,荀卿問李斯為什么要到秦國去,李斯回答說:“干事業(yè)都有一個時機問題,現(xiàn)在各國都在爭雄,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機會。秦國雄心勃勃,想奮力一統(tǒng)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場。人生在世,卑賤是最大的恥辱,窮困是莫大的悲哀。一個人總處于卑賤窮困的地位,那是會令人譏笑的。不愛名利,無所作為,并不是讀書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國去?!崩钏垢鎰e了老師,到秦國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了。
貢獻 李斯到了秦國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呂不韋的器重,當上了秦國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一次,他對秦王說:“凡是干成事業(yè)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下來,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zhàn)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F(xiàn)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xiàn)在是完成帝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薄 ±钏沟囊娊馐钦_的,秦王還聽取了他離間各國君臣之計“諸侯名士可以下財者(接受其賄賂),厚遺結(jié)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良將隨其后 ”對于六國,他還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并順序。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因而被提拔為長史。李斯勸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國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為客卿?! ≌斍赝跸聸Q心統(tǒng)一六國的時候,韓國怕被秦國滅掉,派水工鄭國到秦鼓動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牽制秦的東進。后來,鄭國修渠的目的暴露了。這時,東方各國也紛紛派間諜來到秦國做賓客,群臣對外來的客卿議論很大,對秦王說:“各國來秦國的人,大抵是為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來秦國做破壞工作的,請大王下令驅(qū)逐一切來客?!鼻赝跸铝酥鹂土睿钏挂苍诒恢鹬??! ±钏菇o秦王寫了一封信,勸秦王不要逐客,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他說:“我聽說群臣議論逐客,這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求賢人,從西方的戎請來由余,從東方的楚國請來百里奚,從宋國迎來蹇叔,任用從晉國來的丕豹、公孫支。秦穆公任用了這五個人,兼并了二十國,稱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移風易俗,國家富強,打敗楚、魏,擴地千里,秦國強大起來。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拆散了六國的合縱抗秦,迫使各國服從秦國。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貴戚力量,加強了王權(quán),蠶食諸侯,秦成帝業(yè)。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對秦國才做出了貢獻。客卿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呢?如果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會使國家沒有富利之實,秦國也沒有強大之名?!薄 ±钏惯€說,秦王的珍珠、寶玉都不產(chǎn)于秦國,美女、好馬、財寶也都是來自東方各國。如果只是秦國有的東西才要的話,那么許多好東西也就沒有了。李斯還在信中反問:為什么這些東西可用而客就要逐,看起來大王只是看重了一些東西,而對人才卻不能重用,其結(jié)果是加強了各國的力量,卻不利于秦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李斯的這封上書,不僅情詞懇切,而且確實反映了秦國歷史和現(xiàn)狀的實際情況,代表了當時有識之士的見解。因此,這篇《諫逐客書》成為歷史名作?! ∏赝趺鞅媸欠牵麛嗟夭杉{了李斯的建議,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為廷尉?! ≡谌∠鹂土畈痪茫簢罅喝宋究澮瞾淼搅饲貒?。當時的形勢是,秦王已經(jīng)除掉內(nèi)部的反對派呂不韋等,大權(quán)進一步集中,積極向外擴張,東方各國都個個自危。尉繚向秦王建議說:當前,以秦國的力量消滅東方各國是毫無問題的。但是,如果各個諸侯國聯(lián)合起來,合縱抗秦,結(jié)果就很難說了。因此,不要吝惜財物,向各國掌權(quán)的“豪臣”行賄,破壞他們的聯(lián)合,只用三十萬金,就可以達到兼并各個諸侯國的目的。秦王采納了尉繚的計謀,在同各國進行斗爭的過程中,不少是用此策而取得勝利的。當然,秦國的反間計是以武力為后盾的,正如李斯所講:“不肯者,利劍刺之”。 秦國堅持接納、使用客卿的政策,對其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的迅速發(fā)展,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如秦始皇時代的客卿就有:茅焦、尉繚、李斯等。李斯的《諫逐客書》,對秦網(wǎng)羅天下人才是有功績的。
-
李斯
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協(xié)助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秦統(tǒng)一之后,李斯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tǒng)一。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李斯貢獻巨大,但是害死了韓非和被趙高所逼把胡亥推上了皇位,后被趙高所害。
作者介紹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luò)),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wenzhang/1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