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能》
-
歷史來源
出自春秋時期的楚國王族熊姓。周成王的時候,有一個大臣叫熊繹的,因為有功,以子男爵受封,這就是楚國的開始。熊繹的兒子名叫熊摯,本來應該被立為楚國的君主,但是由于他有殘疾,不能立為王,于是就把他封在夔(今天的湖北省姊歸縣東),為附庸國,稱為夔子。魯僖公二十六年,楚國以夔國不祭祀祖先為理由,滅掉了夔國。這一國的人本來姓熊姓,為了避免被株連,于是去掉四點,改為能姓。得姓始祖:熊摯(見上)。二、遷徙分布(缺)能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周朝時候,朝廷里有一個大臣叫作熊繹被分封到楚地為王,建立了楚國。熊繹有一個兒子叫作熊摯,因為有殘疾,不能繼承楚國的王位。后來楚國的王族把熊摯封到夔地去,讓他在那里建立了夔國。但是楚國宮廷對熊摯還是不放心,認為留著他遲早是一個禍患,就決心除掉熊摯。這以后,熊摯的后代為了避難,就將姓氏改為能,并世代相傳,成為今天能姓的起源。能姓德望族居住在太原(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家族名人
能監(jiān):明代良臣,博學多聞,官始興縣令,有政績。
能圖:清朝滿洲正紅旗人。順治帝的時候任內院筆貼式,翻譯遼、金、元三史書。累官左副都御使,加太子少保。名聲與史書都流芳千古。
能元皓:唐朝柳城人。是安祿山大將的部下,是一名武將。雖然識字不多,但是勇猛善戰(zhàn),善用兵。安祿山造反,自稱為武皇帝以后,升遷能元皓為淄青節(jié)度使。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殺死安祿山,自立為帝以后,能元皓見大事以去,于是在大唐兵到來的時候,安慶緒跑到鄴城求救于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能元皓率部將歸降。乾元二年,史思明殺死安慶緒,在范陽稱燕帝,并再度攻下洛陽。兩年以后,史思明被他的兒子史朝義殺害。廣德元年,史朝義在唐軍的追殺中自殺。從此結束了歷經(jīng)八年的安史之亂。
能自宣:宋代名人,醫(yī)術高超,當時人稱他為“國手”。遷徙分布
郡望太原郡:戰(zhàn)國時期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一帶。華陰縣:本來是春秋時的晉地。漢高帝八年改名為華陰縣,因為在太華山的北面,所以叫這個名字。故城在今天的陜西省華陰縣東南。『百家姓章節(jié)目錄』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wǎng)友上傳(或整理自網(wǎng)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詩文網(wǎng)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hljbole.cn/bookview/2584.html
熱門詩詞
- 千秋歲引(秋景) [王安石]
- 幽居冬暮 [李商隱]
- 瑞鶴仙(鄂州) [呂勝己]
- 雨巷(撐著油紙傘) [戴望舒]
- 浣溪沙(鴛鴦紅梅) [趙師俠]
- 瑞鶴仙(趙文升席上代去姬寫懷) [張炎]
- 雞鳴(雞既鳴矣) [詩經(jīng)]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 萬里鄉(xiāng)為夢,三邊月作愁
- 帶雨牡丹無氣力,黃鸝愁雨濕
- 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
- 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